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雅安市芦山县委党史研究室“四位一体”推动党史工作高质量发展

  雅安市芦山县委党史研究室紧扣“存史、资政、育人”要求,通过“研究立根、宣教铸魂、服务赋能”系统实践,努力推动党史工作再上新台阶。

  聚焦“红色根脉”深耕细作,构建研究新体系

  实施“三大攻坚行动”:一是开展“长征精神溯源工程”,联合县委党校、县老区建设促进会、雅安红色艺术团等相关单位和民间社团组织及党史“三员”,系统考证红军在芦山100余个历史故事、革命遗址、可移动革命文物等,新发现红军旗旄、红四方面军文献等珍贵文物27件;二是启动“抗震救灾精神解码计划”,建成“4·20”抗震救灾数字记忆馆,采集口述史视频,形成《从悲壮走向豪迈》案例集;三是建立“红色资源动态数据库”,系统梳理红色资源128处,其中红军长征遗址89处,实现资源分布“一图可视”、历史脉络“一线贯通”。

  贯彻“3+5”编撰模式,打造编写新范式

  继续念好“宣”“研”“仿”三字诀,争取各方大力支持。研究党史正本基本规律,开展走访调研,挖深地方党史精神内涵。参照《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三卷上册等样本,对标对表编写初稿,截至目前,已完成党史大纲编写,完成初稿85%。继续念好“正”“脉”“合”“新”“活”等五字诀,确保高质量完成《执政实录》编撰出版和党史三卷编写任务。

  创新“数字赋能+场景活化”,打造宣教新样板

  构建“1+3+N”红色教育矩阵,以党史“七进”为载体,打造龙门红军村实景教学区、飞仙关抗震救灾教育基地、数字红馆云平台三大载体,推出“重走长征路”体验,游客可通过VR设备“参与”青龙场战役。发布《用生命铸就的铁纪》《碟血国宝》等微短剧42集,完成《红军题壁诗守护人》《墙壁上的“家国情怀”》短视频制作,陆续上线《苗溪历史故事》《芦山第一家出口创汇社队企业》等16部视频作品,播放量超过20万人次。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当一次小讲解员、演一部红色话剧、访一处革命遗址、绘一张红色地图、写一封致先烈信“五个一”红色实践活动,覆盖学生1.2万人次。

  深化“党史+”融合发展,激活服务新效能

  实施“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行动,在红军长征沿线打造“红绿融合示范带”,建设“红军粮仓”农旅综合体,开发野菜包子、竹筒饭等“行军餐”体验项目,带动23家民宿增收。推出“红色工坊”非遗品牌,创新棕编草鞋、土布红军包等文创产品,拓展红色IP价值。创新“党史智库资政”机制,组织老党史专家、青年学者成立“红色资政团”,围绕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形成《红色资源转化赋能县域经济路径研究》等报告7篇,推动“红军议事亭”“民情台账”等12项经验在全县47个村社复制推广。

  (雅安市芦山县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四川党史文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