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古蔺县委党史研究室在全省党史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上的发言
以保护筑牢根基 以创新赋能传承
·古蔺县委党史研究室
古蔺是闻名中外的“四渡赤水战役”重要转战地。红军足迹遍及全县23个乡镇(街道),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古蔺县委党史研究室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殷切嘱托,坚持原真保护、活态传承、活化利用,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坚持把保护红色资源作为职责所在,致力精修红色家谱、守住红色根脉
深刻把握“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重要要求,注重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让革命文物、遗址遗迹保留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
一是推进全覆盖普查。全面摸排认定红色资源,健全名录档案,公开征集红军长征在古蔺的党史文献实物、图文档案史料和权威学术专著,调查、认定、登记革命文物500余件、遗址遗迹300余处,动态完善红色资源名录库、档案库、资料库。
二是落实全域规划。坚持连片保护、整体展示、梯次利用原则,对革命文物、红色建筑和遗址遗迹整体进行规划设计,参与编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古蔺段)项目规划》《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带规划》《古蔺县红军村落建设标准》,构建红色资源全域保护格局。
三是突出展陈利用。高质量完成观文云庄陈列馆、人民法院红军驿站、古蔺地下党斗争历史陈列馆展陈文字大纲审核,参与古蔺红色文化传承带建设,提升打造太平渡口、白沙会议旧址等核心展示点42个,建成茅溪九坝村、永乐德付村等6个红色美丽村庄。
二、坚持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使命所系,致力彰显红色魅力、塑造红色印象
深刻把握“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重要要求,着眼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新的资源优势。
一是以红色故事再现历史。在省市党史部门指导下,对古蔺历史和红色故事进行转化,融入到讲解词、微党课,让红色文化更加贴近生活、亲近群众。联合四渡赤水分院古蔺教学点开展“上党课,学党史”活动,制作《二郎滩开仓分盐》《四渡赤水中的机要奇兵》等微党课,拍摄四渡赤水系列片《古蔺·1935》,参与《追寻·四渡赤水在四川》现场踏勘和实景拍摄等,四渡赤水红色点位被央视专题片《航程二万五千里》采拍播出。
古蔺县太平古镇红军街
二是以红色载体印证历史。完成中央红军四渡赤水90周年大型群众文艺晚会承办相关工作任务,配合做好《四渡赤水在古蔺》《赤水河上的密电码》等文艺精品创作,深度参与省、市四渡赤水在川史实研究,承担《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在四川故事选编》《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在四川红色遗址通览》《中央红军四渡赤水途径泸州镇村图览》古蔺篇章编撰任务,编印《中共古蔺地下党历史简明读本》《红色古蔺》《画说四渡赤水》《得意古蔺研究》等特色书籍。
三是以红色项目记住历史。全面参与实施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旅游融合、红色主题教育、红色交通配套、红色形象塑造“五大工程”,多方面推动红色项目规划论证,助力建成红色文化主题音乐公路、1935 印象酒店、长征历史步道等 25 个重点项目。郎太片区红色文化连片区域成功入选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并通过验收。
三、坚持把用好红色资源作为发展所需,致力深耕红色沃土、激活红色动能
坚持把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推动政治训练更加扎实有效。
古蔺县太平镇长护坡“四渡赤水”文化墙
一是整合红色资源,优化红色课程。聚焦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主题,将四渡赤水历史巧妙融入党员教育培训课程,围绕“概论主导、分论支撑、特色突出”的基本框架,新开发《四渡赤水与伟大长征精神》等5堂红色专题课、《长征路上郎酒香》等6堂红色微党课。
二是创作红色样本,再现红色记忆。联合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持续深化“重走长征路”等红色研学活动,参与举办四渡赤水主题演讲比赛,多角度提供红色演讲素材,孵化郎酒庄园光影秀《赤河承丹心》精品展演,创作《四渡赤水在古蔺》手机漫画、太平红云折扇等红色文创产品,推动传承红色资源,感悟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三是聆听红色故事,激活情感共鸣。邀请红军后人出席“中央红军四渡赤水90周年群众文艺晚会”,在“古蔺融媒”APP刊发“古蔺籍红军故事”,连载《中国共产党古蔺县历史第一卷》,聆听红军后人讲述其父辈的革命经历,让红色基因广泛传播,持续彰显红色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