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资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全省党史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上的发言

聚焦“四强四用”  服务中心大局 奋力推动党史工作高质量发展

·资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2024年,资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省委党史研究室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的部署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奋力推动新时代资阳党史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三位一体”强党史,用实夯基赋能抓手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市委第一时间学习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第一时间出台《资阳市关于学习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实施方案》,将市委党史研究室纳入市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委常委会每年专题听取党史工作开展情况、专题安排部署党史工作,将党史工作纳入全市重点工作一体推进。


  二是强化高位推动。市委主要领导对党史工作批示4次,亲自安排部署史志馆建设、党史“进校园”、重大项目口述史三项重点工作,市分管领导对史志工作批示达14次,创建市以来多个“首次”,为党史工作把脉开方、把关定向。

  三是强化组织保障。市委对党史工作给予充足的人财物保障,机构改革后编制增至16名、内设机构增至5个,2024年增配副主任1名、商调优秀干部2名、遴选年轻干部1名;市政府列出专项经费保障党史三卷、成德眉资史志联席会,工作经费较往年增加2倍。

  二、“三项转化”强主业,用心丰富产品供给

  一是注重传播成果转化。从资阳党史一卷二卷、革命老苏区发展史等党史研究成果以及红色档案中汲取丰富营养,拍摄《成渝线上资阳城》《开讲安岳》《光辉1921—1949》等作品,录制推送《小柠檬的十年巨变》获“百年辉煌·十年巨变”——“我们的四川记忆”主题短视频大赛“十佳短视频”,为党史“七进”提供丰富的视频素材。


  全省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暨巡展启动仪式在资阳举行。

  三是注重研究成果转化。围绕工业强市战略,编纂出版《资阳市工业志》,为市委再造一个“工业资阳”提供决策参考。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撰写《资阳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情况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得到市委领导批示,转化为市委决策参考。

  三、“三个聚焦”强资政,用智服务中心大局

  一是聚焦市委中心大局。充分发挥资政辅治“智库”作用,由市委党史研究室牵头、市委党校配合,会同市级部门形成“1+1+N”资政工作格局,全年形成资政成果23篇,得到市县两级领导批示14次,其中市委书记批示1次,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工作经验在《四川党史》第5期刊载。

  二是聚焦中省理论研讨。全年参加中省组织的党史类学术研讨活动3次,撰写报送理论研讨文章15篇,其中1篇被推荐报送省委宣传部,1篇入选国家级优秀奖、占全省获奖三个市(州)之一,得到省委党史研究室充分肯定。

  三是聚焦区域融合发展。高标准举办成德眉资党史和地方志事业同城化联席会议,汇编成德眉资四市优秀论文37篇,发布4市大事记、党史专家库等合作成果,启用成德眉资党史网上展示厅,推动4市党史事业同向发力、相向而行,工作经验在《四川党史》第6期刊载。

  四、“三化联动”强宣教,用情以史启智育人

  一是活动特色化。突出宣教特色,定制化打造党史进机关、进校园活动品牌。高标准承办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主题活动暨巡展启动仪式,得到省委党史研究室领导和参会市(州)充分肯定,联合市教育和体育局开展党史思政课,在全市范围内组建1+3+N“史志进校园”宣讲团,常态全覆盖中小学校。

  二是宣传多样化。联合市委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局创新音乐党史课、“开学第一课”直播视频、党史思政课等形式,开展党史进机关、校园活动50余场次,覆盖69个机关(单位)、学校。联合县(区)党史部门拍摄制作《寻访安岳第一个党委》《成渝之心 璀璨非遗》《苏维埃薪火(上、中、下集)》《红领巾讲解员讲党史故事》等短视频,浏览量逾10万次。

  三是阵地规范化。抓好红色教育基地、红色遗址遗迹保护运用,编纂出版《四川省红色遗址普查成果汇编(资阳卷)》,审核、筛选74处红色遗址,用“红色家底”为党员教育立根铸魂、赋能增效。2024年挂牌乡镇(街道)、村(社区)史志阅览室7个。

责任编辑:四川党史文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