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雅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全省党史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上的发言
深挖红色资源“富矿” 推动党史宣教走深走实
·雅安市委党史研究室
雅安是一片红色热土,全域为革命老区,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积淀了丰富的红色资源。2024年,雅安党史部门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为契机,深入挖掘整理红色资源、深化研究阐释、创新宣教方式,推动党史宣教走深走实。
一、摸清红色家底,做“实”征编基础课
一是加强收集整理。通过开展档案查阅、口述访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对涉及雅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关党史事件和党史人物的文字、图片、实物、音视频等史料进行广泛征集,系统整理,建档立卡,形成相关专题,建立“红色资源史料库”。
二是扎实开展红色遗址普查。成立工作组,制定细化工作方案,强化业务培训,采取“大联合+大走访+大调研”方式,上下结合,坚持“县级党史部门初审+市级党史部门复审+县(区)常委会终审”三级会审制度,确保普查信息的全覆盖、真实性和权威性。全市共普查出红色遗址588个,建立市、县两级“红色资源信息库”。
三是精心组织编纂。精选150余个红色遗址编辑出版《四川省红色遗址普查成果汇编(雅安卷)》,整理汇编《习近平总书记关怀指导雅安工作资料摘编》《雅安抗美援朝史料集》《红军强渡大渡河船工史料辑录》等红色书籍,完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23年度《西南人民革命大学西康分校资料整理工程》项目,建立“红色资源成果库”。为加强全市开展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了宝贵教材。
二、深挖红色资源,做“深”研究基本功
一是加强理论阐释。聚焦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的深度阐释。联合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委党校等部门开展学术交流和理论研讨,撰写《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 凝聚雅安发展磅礴力量》《雅安长征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研究》等资政文章30余篇。
雅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召开“史志大讲堂暨宣教技能培训会”。
二是开发精品课程。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开发《伟大长征精神的四川印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雅安印记》《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纪律故事》等5门课程,应邀为全省党史系统、全市党校、基层干部群众宣讲。组织开展党史题材作品、红色纪念场馆展陈内容的审核,帮助夹金山长征干部学院“星级化”现场教学点指导打造一批微党课。
三是开展资政服务。撰写《习近平总书记对雅安发展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实践研究》《追溯川藏公路前世今生 服务“川藏铁路第一城”建设》《大熊猫IP与茶文化IP融合发展研究》等资政报告9篇。拍摄《史话雅安》专题片,为大会300多名接待人员培训班宣讲雅安红色文化,撰写《追寻红军之路 弘扬长征精神》特稿等服务2024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结合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整理雅安党史人物故事和雅安党纪人物故事15篇,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提供生动教材。
三、传播红色文化,做“活”宣教大文章
一是巩固“七进”成果。认真落实全省党史“七进”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不断丰富和完善“七进”内容和载体,积极打造“七进”点位,创建史志阅览室、村史馆、党史墙和史志图书角,赠送史志书籍12000余册。培育和打造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5个。成立9支史志文化进校园宣讲队,用活党史“双员”“五老”和红军后代等资源,发挥“金秋”“青衣江”“小茶苗”“红领巾”等宣讲队作用,组织开展“党史故事我来讲”“红色歌曲我来唱”“红色剧目我来演”等宣教活动500余场次,覆盖15万余人次。
雅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魏涛带队赴名山区调研“史志阅览室”设置情况。
二是创新宣教形式。主动求新求变,不断改进党史宣教表现形式,丰富宣教产品,积极创作更接地气,更喜闻乐见的作品。组织策划红色情景剧和音乐党课,参与创作微电影《英雄机枪手田文富》《红色粮仓》、广播剧《红军伞》、连环画《雪山魂》等。制作党史音视频18部,选送15部音视频作品参与全省系列主题活动。全年阅读(播放)量达230万,点赞量近4万次。
三是拓宽宣教渠道。顺应传播格局变革和媒体融合大趋势,开设微信公众号5个、抖音号2个、融媒体史志专栏4个,努力构建宣教新媒体矩阵。积极转化红色遗址普查成果,在《雅安日报》开设“追寻红色足迹 汲取奋进力量”专栏,紧扣不同时间节点的重大党史事件,宣传报道雅安红色遗址承载的党史故事,在“云小雅”“掌上雅安”APP、“四川雅安”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党史宣传的传播力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