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聚焦主责主业 主动担当作为 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见行见效
——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情况综述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切实履行“以史鉴今、资政育人”职责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党史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要求,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一体推动党史“征、编、研、宣、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在着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取得新的成效。

  一、坚持“党史姓党”,牢牢把握党史工作正确方向

  一是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结合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教育成果,发挥“第一议题”和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创新青年理论学习机制,采取主题联学、线上互学、沙龙活学、个人自学等方式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成都足迹专题史料整理研究,征编文字资料15万余字、图片影像30余份,在对标对表、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怀指导成都工作的足迹和相关史料中持续深化学习。

  二是多措并举传达贯彻《条例》。市县两级党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条例》24次,成都市锦江区、双流区、简阳市、都江堰市、大邑县等地出台《关于开展“红色精神薪火传”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的工作方案》《<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宣讲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10余个,举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专题培训班,在各类新闻媒体刊发《条例》相关宣传阐释文章360余篇,共同营造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浓厚氛围。

  三是守牢党史领域意识形态阵地。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制定完善《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意见》《重要党史文献题材作品审读工作实施办法》《网站及新媒体平台管理制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等制度。认真审核各区(市)县党史三卷大纲、四川红军长征数字展示馆等党史题材作品(材料),严把政治关、史实关。

  二、服务中心大局,聚焦重大战略部署主动作为

  一是开展国家战略部署成都实践史料征编研究。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部署,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题史料征集整理。与省同城化办公室、市发改委等建立联动机制,征编形成20余万字史料,12个重大成果和典型案例入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录(2020—2024)》。编撰《成德眉资同城化大事记(2023)》,协同构建成德眉资红色旅游走廊。

  二是开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史料征编研究。围绕市委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等开展史料征集和研究,编制规范、加强统筹、优化方式,忠实、全面记录市委治蓉兴蓉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征集整理180余万字,500余张图片,高质量编撰《中国共产党成都执政实录(2023)》《中国共产党成都历史大事记(2024)》。

  三是开展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资政研究。聚焦成都全面深化改革、智慧蓉城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等决策部署,开展系列专题研究。建强涵盖党史专家、党史业务骨干、研究性人才等60余人的党史专家智库,借智借力、深化研究。组织形成《关于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与思考》等资政报告40余篇,提供决策参考。

  三、深耕党史研究,提升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水平

  一是精心编撰党史基本著作。突出“广征、精编、严审、核准”原则,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成都历史大事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编撰形成《成都改革开放口述史》。全面梳理成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大党史事件和人物,征集文稿资料5000余万字,图片1000余张,开展专题研究和座谈26次,实地走访决策者、亲历者、见证者192人次,有序推进《中国共产党成都历史(第三卷)》编写。

  二是深入研究“成都解放”恢宏历史。千方百计深挖史料,广征博搜专题史料40万余字,校订考证诸多史实,填补50余项史料空白。攻坚撰写包括文字22万字、800余张图片的展陈文本。推出30余项研究成果,编辑出版《成都解放专辑》。着力推动中研院专项引导资金项目《最后的决战:成都战役》公开出版。

  三是扎实开展党史专题研究。围绕“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征集87篇论文,精选28篇编辑形成《岁月留痕》专辑。开展红军在成都、抗战中的成都力量、抗美援朝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成都印记”专题史料征集,形成《任弼时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展党建工作的四重路径》等10余篇论文,多篇入选中研院等部门主办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和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四、创新党史宣教,扩大党史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

  一是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完成全市447处红色遗址普查建档,公开出版《四川省红色遗址普查成果汇编(成都卷)》。向市“两会”代表委员、中小学校师生赠阅《寻迹红色蓉城》,获得好评。战旗村参加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巡展,成都游击斗争史料馆等3个点位入选省级首批示范点。加强红色资源转化利用,联合文旅部门打造“横山岗红军战斗遗址—建川博物馆聚落—成都战役烈士陵园”等红色研学线路,全市域内建成史志阅览室300余个。推动邛崃市高兴村、蒲江县铜鼓村、大邑县飞水村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二是拓展党史宣教渠道。开展“短视频里说党史 讲述红色好故事”短视频展播,创作《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等100余部融媒体作品,先后在CCTV-7、中研院“党的历史”视频号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播出,多部作品在省级各类活动中获奖。据不完全统计,短视频点击量达1000余万次,社会反响热烈。推动红色文化进高校,参与全省“青年学党史·奋进新征程”大学生有声阅读党史作品展播,联合征集中英文作品771部,获组织奖。组建“蓉城党史宣讲团”,培育“红领巾”讲解员,分层次、分对象、分领域开展宣讲340余次。

  三是创新党史宣教方式。坚持“一年一主题”,注重“一进一特色”,召开党史“七进”现场会,提高党史宣传教育质效。利用数字技术,加快成都革命历史数字馆建设。联合区(市)县党史部门推出沉浸式剧目《星光·1953》、话剧《热血澎湃颂青春》、音乐舞蹈剧《东灌》,情景党课《职责》《一封家书》等10余部多形式党史题材作品。

  五、加强自身建设,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党史干部队伍

  一是加强党史党建深度融合。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当先锋,为党护党兴党建新功”系列主题活动,多次组织党史干部到科创生态岛、中国—欧洲中心等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学习调研,把党建引领与鲜活党史有机融合,推动干部在大局下思考、大局下行动。

  二是深入开展岗位大练兵。创新“传帮带”干部梯度培养机制,举办青年理论学习研讨会6次,开展各类专题培训10余次。开展文稿写作、调查研究等综合素能实战培训,邀请中研院、党校、高校党史专家学者进行专业辅导。组织年轻干部赴延安、井冈山干部培训基地等地“充电蓄能”“培根铸魂”,不断加强党史骨干队伍建设,夯实党史工作人才支撑。

  三是持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坚持好干部标准,推进建章立制10余项,规范内部管理。通过重大编研项目攻关、重点工作集中攻坚,挖掘车耀先、张露萍等党史人物纪律故事,锤炼干部务实工作、勇于担当的作风。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担当!下一步,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将勇担为党存史立传、编修“红色家谱”的职责使命,驰而不息抓好《条例》贯彻落实,与推动全市党史工作五年规划走深走实紧密结合,真抓实干推出有分量、有质量的党史精品力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篇章贡献党史力量!

  (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四川党史文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