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学党史 习条例 悟初心 促奋进——广元市大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一年来,广元市坚持把《条例》学习贯彻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有力地推动了新时代治蜀兴川广元实践。

  一、做好表率,浓厚党史学习教育氛围

  一是各级党委率先学。《条例》出台后,市委党史研究室立即向市委汇报。2024年3月5日,八届市委常委会第101次会议专题学习《条例》,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四县三区党委常委会传达学习研究贯彻意见7次。为各级各部门学习贯彻《条例》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标杆。


  2024年4月29日,广元市委党史研究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知识测试。

  二是党史部门系统学。印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的通知》,对全市党史系统提出明确要求,做出具体安排。全市党史系统第一时间组织学习《条例》并举行知识测试,以测试的方式学习贯彻《条例》的做法被中央党史和文献网报道。举办学习贯彻《条例》专题培训15次,200余人次。

  三是社会各界广泛学。把《条例》学习宣贯与党史“七进”结合,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学习,在各类新闻媒体刊发推送《条例》宣传阐释文章数量69篇,联合开展《条例》学习宣教活动86次,覆盖10900余人次。

  二、夯实阵地,厚植党史学习教育之基

  一是全面构建“线上+线下”红色阵地网络体系。建成党史教育基地、史志阅览室、党史“七进”点位等70余个。全面改版升级“广元史志网”,优化版面设计,设置11个板块,刊发党史信息文章500余篇。依托“干部网络学院”在线学习平台,联合开发党史学习教育网络课程。综合运用“广元先锋”等新媒体平台,开设微党课和红色专题。


  2024年3月22日,广元市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学习研讨会。

  二是数字赋能延伸党史学习教育载体。高质量完成木门会议会址纪念馆、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等升级改造,木门会议会址纪念馆成功入选全国100个红色云展厅。在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场所,创新推广智慧“红色学习站”、H5、全景VR等呈现方式,使其成为干部培训、游客寻史、学生研学的重要阵地,接待参观学习人数50余万人次。

  三是精心打造“移动式”党史学习教育阵地。设立“红色影吧”专区,后台链接大量免费公益红色电影,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在广元史志网设“图说广元”专题,打造可移动、可循环的红色教育平台。精心筛选5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配合省委党史研究室制作成新媒体产品,在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四川党史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展播。

  三、创新形式,筑牢思想引领之魂

  一是制作党史学习教育“红教材”。市县(区)一体联动精心编纂出版《红星照耀广元》《广元改革开放口述史》等红色读本、教材40余种。联合市广播电视台、县(区)党史部门等制作党史短视频40余部,在“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四川印记”短视频展播评选活动中,报送作品11部,获奖5部,为全市干部群众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二是开设党史学习教育“必修课”。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覆盖学生人数超过10万。党校(行政学院)开设党史课程,把党史作为各级各类进修班、培训班学习的必修课,培训党员干部5000余人次。在翠云廊等地开展正确政绩观教育,在烈士陵园开设微党课,受教育干部2000余人次。

  三是配优服务群众“营养餐”。结合基层实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史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基层广播站定期播放党史故事、红色歌曲和党的创新理论。通过乡村知客等百姓宣讲团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广场,开展“行走的党课”、情景党课等活动30余场,参与群众5000余人次。创作地方党史题材文艺作品《烽火情缘》《信仰》《红色家谱》等,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定期推送红色文化文字、图片、语音、视频资料等,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给人以精神激励和思想启迪,汇聚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广元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四川党史文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