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成都市青白江区: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 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心铸魂
成都市青白江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不懈在深化、内化和转化上下功夫,构建由党委统一领导,组织、宣传、党史、地方志、教育、文旅、退役军人事务、档案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大党史”工作格局,为青白江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心铸魂。
强化党委领导,构建齐抓共管的大党史工作机制
一是区委主要领导亲自抓。青白江区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党史工作情况汇报;区委主要领导多次就全区党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亲自审阅党史著作,就党史编研相关问题进行指示批示,深入党史研究室机关专题调研,为党史工作指路子、压担子、出点子。二是捋顺管理体制。将党史研究室的人事、党务、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等工作由区委组织部统一负责,进一步捋顺管理体制。党史刊物征编研印刷、党史宣传教育及资政等业务经费纳入年度区财政预算;在党史文化长廊打造、党史著作编研经费方面,区委组织部给予部分经费支持,有力保障党史工作的稳步推进。三是优化考核方式。把党史工作纳入全区党建工作“大盘子”,开展情况作为党建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并根据各基层党组织的具体特点,分门别类、科学合理制定党史工作目标,细化责任,形成层层重视党史的浓厚氛围,确保工作齐头并进。
深化上下联动,形成协同合作的大党史工作路径
一是市区两级联动。在党史基本著作、党史专题研究等方面,市、区两级党史部门联动推进党史编研,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合作编写出版《城厢芳华》,共同整理从青白江走出去的革命先辈刘继曾的革命故事,作为成都革命历史人物故事进行推广。二是周边协同推进。联合金堂、新都、广汉等周边党史部门,签订金青新“大港区”党史部门“1+3”协作框架协议,牵头召开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党史部门协同发展座谈会,协同开展党史编研、党史宣教和党史资政等工作,形成强化交流、资源共享、点位互通的合作模式。与重庆市奉节县签署《关于两地党史系统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党史智慧和力量。三是区域共享史料。与金堂县、新都区结合区域历史交叉情况,共享党史研究成果。通过互赠党史文献资料、互派党史干部以及就史料问题进行互动讨论等方式,先后就“金堂通讯员”“赵君陶在金堂县立中学校任教始末”和“吴惠安在十二桥就义前的革命活动”等问题进行讨论,共享文献史料和研究成果,不断夯实大港区党史部门区域化协同发展的根基。
优化部门配合,打造一体推进的大党史工作体系
一是组建党史智库。广泛吸纳优秀党史人才参与党史研究,由区内各单位推荐,组建由30名高校教授、机关干部、退休干部、区内外一线教师组成的青白江区党史专家库,充分调动其参与党史编研、资政和审读审查工作的积极性,借智借力提升党史工作水平。二是织密宣教点位。优化党史宣传手段和表现形式,整合区委组织部、区委党史研究室和区教育局等单位资源,在非公企业、村(社区)、中小学校等地联动打造党史文化长廊、党史宣教室等8个党史文化阵地,进一步提升党史宣教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立体推进宣传教育。积极打造“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宣讲队伍,组成“青年宣讲团”“巾帼宣讲团”“名师宣讲团”“身边楷模宣讲团”“五老宣讲团”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宣讲团”等特色宣讲队伍作用,织密基层宣讲网格,深入中小学校开展以“本土文化进校园·红色教育润童心”等为主题的系列专题讲座。在区电视台“青白江新闻”栏目等地方媒体全域覆盖宣传“党史上的今天”内容。每逢党和国家重要节庆和纪念日,联合区电视台开展党史优秀作品展播,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