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攀枝花市西区:用好“三线文化” 赋能城市创新发展

来源:    时间:2022.06.27责任编辑:党史文献网

  近年来,攀枝花市西区充分保护好、利用好城市工业遗产,让特色文化融入城市发展之中。

  攀枝花市西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因国家“三线建设”而创建的工业移民城市,“三线文化”是它的根和灵魂。为继承和发扬城市特色文化,西区贯彻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三线建设时期老资源价值,大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丰富文化惠民方式,融合文旅发展资源,打造地方文化名片,点亮城市文化空间。

  一是保护利用并举,打造“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西区建立了由党政部门参与的建设协调机制和常态化运行保障机制,多措并举,“一盘棋”推进三线工业遗产利用和特色三线红色文化打造。以“党建”带“文建”,坚持政府抓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主体作用。为防止三线特色资源在城市建设中消逝,西区“集中连片”保留了河门口片区棚改红砖房,“补修如旧”维持“三供一业”改造后的老街区风景,分类将老厂区、老房屋、典型工业设施等纳入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进行不同等级的保护。在城市保护的基础上,西区建设了“初心园”三线主题实景公园、“火红年华”三线影视基地、西区三线建设博物馆、“习风园”三线文化展示厅、“宝鼎精神”文化大厅等兼具“三线”风情和现代服务能力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同时,西区还在亓伟广场、最美女工广场、亓伟陵园及街道、社区文化站,运用雕塑、文化墙、实物展柜、特色诗赋等手段,将浓浓的“三线文化”元素融入城市风貌中,形成了更便捷、更亮丽、更集约成本的“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

  二是树立利民惠民理念,建设特色服务品牌。西区打造了三线主题文化场所,在空间上贴近群众日常生活布局,以开放式或半开放式为主,并从“休闲、体验、教育”三个角度,塑造特色服务品牌。在休闲方面,布局书屋、活动室、休闲座椅、健身路径等,开放“广场舞大家跳”“坝坝电影大家看”等闲适品牌,贴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在体验上,设置了“干打垒”“创业饭”“背水小道”“推车过桥”等三线风情体验品牌,增加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可玩性”。在教育方面,开发了研学线路,打造三线红色研学培训品牌,提供参观、体验和教育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特色文化打造促进了西区旅游业的发展。西区三线特色文化场所自建成开放以来,年均服务休闲参观的居民游客8万人次,已累计接待17.7万人次,共开办研学活动150余场。

  三是挖掘提炼文艺作品,传承城市精神价值。西区立足本土三线文化内涵,构建群众认可的精神追求和价值体系。深挖三线历史中的人物事迹,创作了《河门口好家风》《峥嵘岁月》《亓伟赋》《宝鼎英雄》《苏铁风韵》等文学作品,以及《难忘大三线》《火红岁月》《红旗颂》《家住攀枝花》等文艺作品。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不断彰显和传承“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此外,西区还举办了“三线文化周”特色文旅节,设计制作特色文创纪念品,广泛开展“听一堂党史课、走一次三线路、忆一段三线史”“三线劳模面对面”等活动,浓墨重彩地描绘出地方文化特色。

  (攀枝花市西区区委党史研究室 供稿)

责任编辑:党史文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