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五”中生有 催生“宜宾奇迹”
编者按:
过去五年,宜宾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从产业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城市建设、民生改善、党的建设五大方面,展示过去五年来,在宜宾市委、市政府的带领,全市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合力推动宜宾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五年,是一个时间刻度,更是一次发展跨越。
五年来,宜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对宜宾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出了“产业发展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了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新兴产业强势崛起,推动宜宾工业经济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展阅我市五年来的工业经济画卷,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工业经济加速发展的脉络,一个个项目记载着全市工业跨越发展的轨迹——
宜宾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15年的9.0%、全省第12位,提升至2021年1—11月的11.3%、全省第3位。在工业经济的强力支撑下,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宜宾GDP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全市规上企业总数由2015年底的622户、提升至2021年的916户,净增长294户。
新兴产业集聚成势
时下已进入隆冬,位于三江新区的东部产业园却是一派火热景象:电焊、吊装、工程车来回穿梭、大型机械轰鸣运转……上万名工人正在这里掀起建设热潮。
视线转向几公里外的智能终端产业园内的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朵唯)的整机车间,工人们身穿工作服,正在进行装屏、贴膜、信号测试等流水线操作……
从四年前“壮着胆子”来宜投资兴业,到投产后年年不断刷新产值,再到主动为宜宾招商引资站台,邀请更多人来宜共谋发展,四川朵唯见证了宜宾智能终端产业的蓬勃发展。
“今年底,我们有望实现90亿元的产值。”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明寿信心满满地说道。
作为最早一批入驻宜宾的智能终端品牌企业,四川朵唯良好的发展态势,让其他已经入驻和即将入驻宜宾的新兴产业企业有了更大的发展信心和决心。放在五年前,这是难以想象的。
201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巩固提升名优白酒、综合能源、化工轻纺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发展智能终端、汽车、轨道交通等为代表的高端成长型产业。
短短5年多时间,企业纷至沓来,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先后引进了朵唯、苏格、极米、康佳、智威等智能终端项目233个、投产144个,逐步形成以手机整机产品为主、泛智能终端领域的产业体系;引进了中国中车、宁德时代、吉利、凯翼、奇瑞、长盈精密、一电航空等知名企业和行业龙头,以汽车、轨道交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传统产业焕发活力
作为宜宾传统企业代表,天原集团曾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氯碱化工生产企业。近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天原集团主动嵌入到我市产业发展战略中,全面实施“一体两翼”转型发展,以优势氯碱产业为主体,向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两翼发展延伸,定位于绿色高功能化学材料和先进化学电池材料技术公司。而这些转变,也为企业带来了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国家首批绿色制造体系绿色工厂示范企业等诸多头衔。
和天原集团一样,宜宾五粮液集团稳中有进的新发展也是我市“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这几年,五粮液集团在做优传统主业白酒酿造的同时,延伸拓展大金融、大健康等关联产业,连续5年保持营收两位数增长,并推动设立全国首支乡村振兴发展基金,赋能地方发展。2020年五粮液集团实现营业收入突破1200亿元、股份公司市值突破万亿“两大跨越”。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的背后,正是宜宾不断重塑传统产业优势的体现。“传统产业不能丢,必须通过改造提升做优做强。”市工业和军民融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此,宜宾出台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支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推动白酒、能源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双城”夯实产业之基
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强势崛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超常规推进宜宾大学城、科创城建设。
为何市委、市政府要下大力气建设“双城”?原来,宜宾的招商团队,在前往深圳等地招商时,有不少企业家提出同一个疑问,“宜宾有多少高校,有多少大学生,能提供多少人才支撑?”
而那时的宜宾,仅有1所本科院校和1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45.8人,处于全省落后水平。
如何破解窘境?2016年,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明确要以大学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教育产业大发展;要以科创城建设为突破口,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随后,宜宾紧扣产业发展需求,“一校一策”“一事一议”引进知名高校,先后引进了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在宜办学高校达12所,在校大学生由2.5万人增至8万余人。
与大学城相邻的宜宾市科技创新中心,2019年3月建成开园以来,已落地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同济汽车研究院等12所产研院和邓中翰、欧阳明高2个院士工作站,与王华明、刘仲华等院士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与电子科技大学、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在宜宾共建省级大数据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宜宾成为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和四川省唯一的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科技人才对产业的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迸发出巨大发展活力。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站在新起点上,宜宾将绘就出更加精美绝伦的“工笔画”,为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来源: 中共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