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小平关怀对广安树立脱贫攻坚标杆的影响

  

  张洪林 汪良慧 王邱悦 李政

  广安市广安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家乡,邓小平离开家乡60年,无论是闹革命还是主政国事,时刻关怀着广安的生产建设与脱贫,使家乡人民倍受鼓舞。历届广安区委、区政府,始终铭记邓小平“广安差距还很大,还很穷。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的嘱托,带领全区人民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政治任务来抓,全力以赴向贫困宣战。2017年10月,一举摘掉戴了30年的国贫帽,为全国全省树立了标杆;2018年,向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发起了总攻;2019年,高质量率先实现全域全面脱贫,为全川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树标杆。小平的关怀,成为广安区树立脱贫攻坚标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不竭动力。

  邓小平关怀广安区生产建设与脱贫

  1977年7月,邓小平在恢复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后不久,看到广安人均粮食288斤、全县数以万计的人外出讨饭的有关资料时,心里十分难过,便在材料上批示“我那家乡为什么那样穷,请有关部门帮一帮。”小平时刻关怀着家乡的生产建设与脱贫,对家乡广安的发展与脱贫寄予了希望。①

  1978年2月2日,邓小平在成都接见了广安县委办主任邓欲治等人,邓小平很认真地询问起了家乡的情况,他说:“广安今年情况怎么样?前几年有点差啊!这一年翻了点身,我在报上看到了。”邓欲治便顺着小平同志关切的话题,把家乡近年来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作了详细的汇报:1977年广安粮食总产量达到6.16亿斤,人均500斤,分到的口粮已增加到377斤。邓小平边听边算:“我离开家时,广安人口才60多万,现在百万出头,只有6亿多斤,每人口粮才300斤,这是原粮,不是米。米才多少斤呀?口粮很低哟。”接着又说:“报上说广安现有耕地90多万亩,人均才8分地嘛,亩产800斤也不够,要亩产1000斤。”会见结束时,邓小平还特意叮咛说:“回去后请转告县委,希望他们一定要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抓好,把农业搞上去。”②

  1986年2月13日,邓小平在成都接见了广安县委书记罗国兴、副县长王洪峻等人,诙谐的说:“今天终于见到我的父母官了。”汇报过程中,邓小平问:“农民粮食够不够吃?收入怎么样?”县委书记答道:“粮食够吃了,收入还比较低。”接见结束时,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广安差距还很大,还很穷。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③

  广安区穷则思变的扶贫历程

  广安区1998年撤县设区,2013年,行政区划调整后,面积1030平方公里,辖31个乡镇、5个街道、617个村〔社区〕,总人口101万〔农业人口60.8万〕,属典型丘陵地区、旱山区、水淹区。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贫困区。1986年,全县共有人口106万,农村人口99.1万,贫困人口61.25万,占农村人口的61.8%。当年,小平关怀家乡生产建设与脱贫,使广安人民倍受鼓舞,激励广安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痛下决心,穷则思变摘穷帽,从当年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拉开了扶贫序幕。

  1986年9月,广安县被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确定为全国重点扶持的271个国定贫困县之一。1987年1月,县政府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扶贫工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意见》,对全县脱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级相关部门、乡镇结合实际,制定了脱贫措施,修建了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国务院下达贫困县贷款685万元,用于贫困村社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使项目区贫困户获得了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1994年4月,广安县被列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全国重点扶持贫困县。1995年10月,又被列入四川省秦巴山区扶贫世行贷款项目建设县,当年,县委县政府组织实施秦巴扶贫项目。到2000年,广安区秦巴扶贫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实施了劳务输出、基础设施、土地与农户开发、机构建设与贫困监测4个分项目、23个子项目。使项目覆盖区域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25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2354元,人均纯收入增加331%,解决了项目区贫困农户“缺钱、缺粮”的问题,实现了预期目标。

  2001年,广安区确定为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开发区。广安区以水淹库区、地质灾害区、华蓥山区、旱山区、边远地区为重点,实施新村扶贫、移民扶贫、卫生扶贫、劳务扶贫、整村推进扶贫等开发扶贫,到2010年,贫困人口规模和总量大幅下降。2012年3月,广安区确定为全国592个扶贫开发重点区,区委区政府决定集全区之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到2014年,全区贫困人口下降为5.4万,占农村总人口的8.2%。

  决战脱贫攻坚摘穷帽

  2015年11月,党中央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后,广安区委区政府,始终铭记邓小平“广安差距还很大,还很穷。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的嘱托,带领全区人民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政治任务来抓,多次召开专题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制定《关于举全区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2016年,广安区被列为全国全省首批“摘帽县”之一。区委区政府制发《广安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为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2017年,区委先后召开12次常委会、14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研究解决扶贫开发的重大问题,召开村以上干部参加的千人大会6次。先后制定交通建设、水利建设、电力建设、信息通信建设扶贫等22个扶贫专项方案,下发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指导性文件60余个,为全区决战脱贫攻坚摘穷帽作出了具体部署,发起了总攻,全力抓了如下“八大工程”:

  高要求实施“三大统筹”资源工程。统筹规划建设涉及22个乡镇,覆盖40余万人的5个现代农业园区,逐村编制贫困村发展规划,连线成片建设基础设施和发展增收产业;统筹资金,通过贷款、统筹、整合的31.63亿元资金全部用于扶贫开发;统筹力量,健全区级领导包乡镇、联系部门包贫困村、帮扶责任人包贫困户责任机制,创新开展“万人包万户、齐奔小康路”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精准脱贫。

  高质量实施“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基础配套”工程。以工匠精神建新居。实行规划选址、户型设计、建设标准、工程验收“四统一”,推进基础建设、文明提升“双配套”,全面建成投资8亿元、涉及3942户10694人137个新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改厕、改厨、改水、改圈、建庭院、建入户路、建浴室的“四改三建”7531户,农户基本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安全房的愿望。

  高效益实施“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政策兜底”工程。在每村已有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再匹配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周转金,大力发展“长短结合”增收产业。强化“龙头”带动,通过利益联结“攒闲钱”。引进富康、布衣等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216户,带动整乡整村发展支柱产业。全区向外输出贫困劳动力1.2万人,实现务工收入近2亿元。

  高效率实施“订单式”技能培训工程。使4093名贫困群众通过能力提升实现就业,培育了一批自力更生、勤劳务实的脱贫户。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安置护路、护林、保洁等公益岗位2667个。提高低保标准,率先实行低保、贫困“两线并轨”,低保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达到每人每月260元,极度贫困户提高到320元,实现“应提尽提、应保尽保”。

  高水平实施“改善硬件+提升软件+帮扶资助”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改扩建农村学校26所、幼儿园10所,实现乡乡有公办幼儿园。农村学校全部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标准,实施“国培”“省培”和乡村教师专项支持计划,补充农村学校教师209名,交流轮岗优秀骨干教师32名。同时成立教育扶贫基金实施有效帮扶。

  高标准实施“提升水平+保障基本+救助重困”工程。建成85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添置乡镇卫生院现代医疗设备,新聘卫计人员充实一线,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实现“十免四补助”、新农合、大病救助、特殊门诊补偿、住院免起付线、先诊疗后结算六个100%全覆盖。出台医疗救助29条硬性政策,设立医疗专项救助资金,救助26种慢性病和94种重特大疾病患者5800余人次。

  高能量实施“感恩教育+自我管理+四好创建”工程。一是开展扶贫扶志大行动。开办农民夜校,开展文化下乡等活动。二是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开展“洁净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行动,常态整治脏乱差。三是深化“四好村”创建。出台农户环境卫生10条标准,促进乡风文明大提升。

  高密度实施督查全覆盖工程。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回头查”活动。一是全域排查。二是全民帮扶。三是自我补短。抽调120名业务骨干,高标准、严要求自查问题,当天反馈、交办整改;抽调30余人组成5个专督组、2个暗访组,分片交叉、高密度不间断督查,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2017年10月,广安区正式退出国贫县,历经30年,贫困人口从61.25万人,下降到6200余人,成为全国28个、四川省2个首批摘帽的国贫县之一,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区〕,为全省脱贫攻坚树立了标杆。④

  决胜脱贫攻坚奔小康

  一、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样板,携手同奔小康

  广安区脱贫攻坚摘帽后,2018年4月,与浙江南浔区结成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单位,吹响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决胜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进军号角,共同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典范。

  高效率实施帮扶协作,决胜脱贫攻坚。一是实施劳务帮扶协作,保障脱贫就业。举办“春风行动”等东西部劳务协作大型现场招聘会2场,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专项招聘”等就业专项服务活动近百场。举办培训班22期,培训贫困人口833人、致富带头人52人。组织114名贫困劳动力赴东部结对省份就业,帮助620名贫困人口省内就近就业、1208名贫困人口到其他地区就业。二是创建帮扶车间,保贫困户增收。两区共同出台《南浔区—广安区劳务协作扶贫车间和就业基地认定奖补的实施意见》,建设扶贫车间、就业基地10个,实施“挣工钱”、保底分红“挣现钱”、包产包销“挣净钱”三种机制,对吸纳贫困群众就业的企业给予补贴,由业主每年给予贫困村、贫困群众分红。2019年,园区9个实施项目共向贫困村、贫困户分红130.41万元。园区还制定“土地流转收入、劳动务工收入、持股分红收入、农产品保底产销”四张清单,固化农户受益增收渠道,带动3289名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300余元。

  高规格实施产业扶贫协作,携手同奔小康。2018年,启动高规格南浔·广安产业园扶贫合作项目建设,产业园总投资18亿元、占地630亩,已建设1个总部基地、3个研发中心,成功引进沃克斯电梯等7家企业入园,注册公司8家;实施湖羊入川工程,2019年,湖羊存栏1200余头,配套发展龙安柚、柠檬、中药材、清脆李等种植产业基地3000余亩;南浔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投资200余万元,在石笋镇建设40余亩“跑道鱼”养殖基地,养殖鮰鱼、草鱼、鲫鱼等1万余斤;引入南浔区旅投集团投资2000余万元在大龙乡建设占地约50亩的浔栖江南农旅结合项目,并于2019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借助南浔区销售平台优势,向浙江地区销售广安区农特产品871.73万元。2019年实施的15个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项目全部完工。通过“产业飞地”,南浔区帮扶广安区做强一、二、三产业,促进就近就地就业,共计带动432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增收。产业园被国家发改委列为中西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之一;两地探索的“三产联动”“国企引领”协作项目模式入选国务院扶贫办东西部扶贫协作典型案例和中央党校青年干部班教学案例。

  二、唱响天府旅游名县,推动乡村振兴

  广安区是四川省首批旅游强县,近年在打好邓小平故里红色旅游牌的同时,创新“红”带“绿”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有力的推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功列入首批天府旅游名县,成为四川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标杆。

  创新“红”带“绿”旅游发展模式,打造美丽乡村。近年来,广安区在打好邓小平故里红色旅游牌的同时,创新“红”带“绿”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全域旅游产业链。以创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为抓手,打造最美乡村,实施“云水湾”“南桥溪谷”等项目建设。深度开发旅游扶贫工作,借助商务部、省委政法委、省党史办、浙江省南浔区对口联系帮扶优势,引入浔栖江南度假区、中国扶贫基金会“百美村宿·三星分享村”等旅游扶贫项目,已建成省市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7个,“四好村”78个、乡村振兴村11个,农家乐30余家,民宿达标户8户,成功打造大云山农业公园、彭家伴闲田园山庄等乡村旅游景点11个,建成龙安柚农旅产业园、协兴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白马柠檬产业园等国家、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带动产区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189.61元。⑤

  唱响天府旅游名县,推动乡村振兴。2019年4月,广安区成功创建为天府旅游名县后,相继建渠江印象休闲旅游度假区、白马朝阳湖垂钓区等5个新兴景点投入运营;乐活城、大地花谷等2个景区完成提档升级重新开放;11月,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广安龙安柚旅游文化节,召开了“天府旅游名县”冬季旅游产品推介会,吸引全省首批10个“天府旅游名县”、8个候选县及各大旅行社和文旅企业参加。广安区渠江印象休闲旅游度假区、浔栖江南度假区等旅游景点成为推介会的亮点。特邀央视《乡约》栏目走进广安区,对广安区乡村旅游、龙安柚、白马柠檬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宣传,加快了以龙安一大龙为核心区、彭家一大安一石笋为拓展区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提质扩面龙安柚基地1.5万亩,新开发龙安柚加工产品3个。有力的推动了乡村振兴,荣获“2019年中国〔区域〕最具魅力人气旅游城市”称号。牌坊新村被评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兴泰农庄、熊氏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休闲农庄。

  三、创全国电商进村综合示范县,助力脱贫攻坚

  广安区电子商务于2014年开展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以电子商务扶贫为抓手,对接品牌电商,着力构建区、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增收,为助力脱贫攻坚起到了积极作用。

  开展电商人才业务培训,助力扶贫就业。2018年以来,建成2800平方米的电商产业园,聘请一批淘宝讲师、知名电商专家来广安区开展电商培训;共开展电商培训60余期,累计培训基层干部、群众、贫困户、创业青年、职院学生、电商站点负责人等5000余人次,其中,培训贫困户2200余人次,不仅极大地普及了电商知识,也培育孵化了一批本土贫困户电商人才,进一步提升了全区电商人才的整体队伍素质。帮助84名贫困户实现电商从业,开设网〔微〕店13家,年销售扶贫产品652万元。

  创全国电商进村综合示范县,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以来,广安区紧紧围绕全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略部署,以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目标,着力构建区、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将贫困村电商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全区已建成1个区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26个乡镇电商站点,291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和物流配送终端,50余户注册电商企业,4000余家个体网商。引进中通、圆通、韵达、顺丰、远成等10余家品牌快递物流企业入驻,实现乡镇电商、微商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达60%以上。建成站、点382个,覆盖了全区所有的贫困村。深挖本地品牌内涵,集中打造“龙安柚”、“郑山土鸡”、“广安盐皮蛋”“白马柠檬”等互联网电商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的网络知名度和美誉度,帮助当地群众和贫困户实现致富增收,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注入新活力。广安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通过农产品上行网销活动累计销售1000余万元,带动销售2000余万元,累计助农增收1000余万元,其中受益贫困户700余户,贫困户人均增收600余元。白马柠檬园成为电商“一县一品”精准扶贫示范基地;龙安乡革新村“四方联建”电商扶贫模式入选四川省商务厅农村电商典型案例。

  四、实施“清单制+责任制”,保障精准脱贫

  2018至2019年,广安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质量导向、目标导向”,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在决战脱贫攻坚摘穷帽后,仍然坚持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督。全区各级干部以饱满的热情、“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建功必须有我”的使命担当,全力奋战在决胜脱贫攻坚第一线。全区整合区级“四大班子”领导成立“指挥部”,乡镇建立“指挥所”,村级组建“作战室”,形成三级联动高效攻坚决战体系。实施“清单制+责任制”,区级领导包乡镇、帮扶部门包村、帮扶干部包户的责任机制,31名区级领导牵头揽总,95个帮扶单位人员常态走村入户,136个驻村工作组坚守驻村岗位,136名农技员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指导,月月列清单、建台账、抓推进、促整改。所有干部和帮扶责任人的工作成效与绩效奖金、评先评优、职务晋升“三挂钩”,出台28条关爱脱贫一线干部的激励措施,以逗硬奖惩保障了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精准脱贫。2019年,全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8亿元,投入中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亿元,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住房建设、安全饮水、环境改善等重点项目325个,修建、拓宽村级公路262公里,整治新修水利设施126处,保障了贫困户住房、饮水安全,教育、医疗、兜底、特别救助等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取得了优异成绩:全区2073人贫困人口、53个贫困村高质量达标退出,脱贫指标100%完成、贫困村100%退出、贫困户100%脱贫,率先实现全域全面脱贫,正迈进全面小康,为全省树立了标杆。

  五、打好攻坚“三大战役”,决胜全面小康

  广安区在2020年决胜全面小康,补短板,挂牌督战,坚决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广安区为了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抓实“全面巩固、全域覆盖、全面提升”三大行动,扎实整改中、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2020年3月,召开打赢脱贫攻坚总决战动员部署大会,启动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向贫困发起最后总攻,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挂牌督战工作由区级领导带队,统筹区级帮扶单位、乡镇和村组人员,组成定点督战队,重点对贫困户和边缘户的家庭收入、安全住房、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和饮水安全等“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全方位排查,建立挂牌督战问题台账。根据台账内容,制定整改方案进行集中整改,确保所有问题在6月30日前全部整改销号,做到不掉一户、不落一人。督战时间为2020年3月至12月,分三个阶段开展。全区组建了1个挂牌督战组、16个定点督战组、8个专项督战组,所有区级领导全部向一线下沉,帮扶干部向一线集结,镇村干部全天在一线坚守,工作队员全部在一线驻扎,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奔小康最关键的一战。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广安区全力以赴取得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胜利,完成各项控制指标,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区级河长制河流和乡镇污水处理站达标率均为100%,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1%,空气质量提前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居前20位。2020年初,广安区委、区政府,继续决战决胜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大气污染“八大行动”,进一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营造绿水青山的宜居环境,启动水源防污项目,加强水环境治理,全区共建乡镇、村污水处理站128个,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建立环境问题排查长效机制,发现问题即时整改;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确保全区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5%以上。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2019年,广安区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中,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黑恶势力犯罪集团6个,侦破九类涉恶案件54件,社会大局平稳可控,被评为全省第二批省级法治示范区。2020年初,区委、区政府继续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抓好地方政府债务化解,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切实兜牢“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底线;加强防范和打击民间投融资、网络借贷等非法集资活动,抓好地方金融机构日常监管,稳妥化解了扶贫小额信贷逾期风险;持续整治房地产乱象,优化监管机制,加快了办理不动产权证和“烂尾”项目复工建设进程,防范了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万众一心,严控新冠疫情,不断增强了群众安全感。推进了依法治区、“平安广安”建设高质量发展,确保今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⑥

  今天,百万广安区人民用富起来的好日子,向关怀广安的好老乡报告:“小平你好,是你的关怀鼓舞广安人民摘掉了穷帽,迈入小康社会。广安人民将再接再厉,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把标杆树得更高!”。

  (作者单位:广安市广安区委党史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①中共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广安历史:第2卷,1950-1978[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335-336。

  ②中国共产党广安区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广安县历史〔第二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第222—224页。

  ③广安市委宣传部。小平故里广安100问[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19,222—223。

  ④吴荣胜、杜强等。广安区推动脱贫攻坚提质增效[N]。四川农村日报,2017-5-22;

  ⑤谭华林、廖小兵等。广安区全域旅游风帆劲[N]。广安日报,2019-08-26。

  ⑥唐天群。廖小兵等。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N]。广安日报,2020-01-20;方清。邓旱雨等。广安区启动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N]。广安日报,2020-03-23。

责任编辑:党史文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