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恽代英与四川早期团组织的创建

  

余敬春

 

    20世纪20年代初,王右木、恽代英、萧楚女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先行者汇集于川,以坚定的信念、火热的激情把个人理想融入到救亡图存、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实践中,开启了四川民主革命的崭新篇章。其中,中共早期革命家、共青团领导人恽代英,在1921年10月至1923年8月期间,以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墨家精神,先后到泸州、重庆、成都等地开展革命活动,为四川地区社会主义青年团①的建立与发展乃至中国共产党四川地方组织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筚路蓝缕推动川南革命力量发展

  四川,偏处祖国西陲,既不沿边也不靠海,20世纪初其陆路交通尚还不够畅达,消息比较闭塞。但作为四川重镇的成都、重庆、泸州,却因占据岷江、嘉陵江、沱江等长江沿线的主要支流及口岸码头客货集聚地的地理优势,则比其他内陆城市更易接触到外来各种新思潮的影响,感受社会思想文化风气之先。1921年秋,在四川地方军阀杨森“推行新政,建设新川南”的口号下,恽代英应少年中国学会友人陈愚生举荐,怀揣“利用已成势力”以实现“改造教育、改造社会”的理想,自武汉溯江西上四川泸州,主持川南师范学校校务,同时还以泸州为中心精心培育革命火种,创建泸县社会主义青年团,极大推动了四川特别是川南地区革命力量的发展,开创了川南民主革命的新局面。

  (一)推进教育改革,引导大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恽代英借在川南师范学校主持制定全校教育标准、亲自编写课本教材并改进教学方法、带头推行学校公有运动、发起择师运动、经济公开运动等一系列举措快速融入并大力推进学校教育改革进程之机,通过发表文章、课堂教学、巡回演讲、社会实践等渠道和平台以不同形式广泛宣传马克主义,传播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为团结领导青年学生进行革命斗争,恽代英还充分利用其在武昌组建互助社、利群书社、共存社等青年进步社团的丰富经验,在校内发起组建了通俗讲习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学行励进会等学生团体,在组织青年学生阅读《新青年》等各种进步书刊探讨救亡图存之路的同时,也为学生讲解考茨基的《阶级斗争》、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河上肇的《共产主义ABC》等理论知识,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政治觉悟与革命思想。为了更加广泛地传播革命思想,恽代英先后介绍了肖楚女、李求实、刘愿庵等到校工作,还主持新办平民夜校、组建巡回演讲团等,到川南各地宣讲进步思想,将普及民众教育与启发民众觉悟有机结合。这些活动在全川青年中引发了强烈关注并得到积极响应,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如合江李元杰、高县阳翰笙等专程前往泸州求学并在其指引下走上革命道路,就是深受恽代英巡回演讲启发的典型例证。

  (二)泸县建团,壮大川南青年革命力量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正式成立后,便加大了对青年团的指导力度。据史料记载,从1921年11月到1922年5月,全国共有上海、北京、湖南等17个城市相继恢复或新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了1922年5月5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团一大)。但四川并未在这17个城市之列,这表明四川在团一大召开前并未建立地方团组织,至少尚未得到团中央的认可。于是尽快在四川建立团的地方组织便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有鉴于恽代英在泸州以川南师范学校为基地、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进步社团、开办平民夜校等为辅助宣传平台所取得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局面,团中央认为在泸县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时机已经成熟,遂向恽代英发出明确指令。随后,恽代英按照团中央关于在泸县发展青年团并与团中央直接联系的指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基础上将进步青年会员张霁帆、陈江、余泽鸿等发展成为首批团员,正式组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泸县支部,并明确提出泸县青年团的五大奋斗目标以及整顿川南师范、组织进步青年、开展宣教工作等三项工作任务。此后,恽代英指导泸县青年团不断发展革命力量并扩大社会影响,即使因川内局势生变而身陷囹圄,被吴玉章等保释出狱后亦不改其志,继续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川籍优秀革命人才。在恽代英的领导下,泸县团支部迅速壮大成为团地委,承担起独立领导川南各县革命活动的重任。由此可见,恽代英在四川特别是在川南地区播撒马克思主义革命火种的成就是巨大的,这从党的领导人吴玉章同志在纪念川南师范学校六十周年校庆时专门题写的“代英高亮节,更树马列根”诗句就可见一斑。

  二、尽心竭力指导成渝两地团建工作

  除泸州外,恽代英对成渝两地的团建工作也高度重视,在积极支持和肯定当地团建工作的同时还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且得到团中央的采纳。

  (一)离泸抵渝,传播建团经验

  1923年1月,恽代英带着进步青年张霁帆、余泽鸿、钟心见等人离泸抵渝。此时,恰逢初创的重庆团地委由于在组织发展上缺乏经验,且团的领导人面对存在的问题亦无系统见解,导致团的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令团中央十分忧心。于是,恽代英经常与萧楚女、陈愚生、杨效春、卢作孚等人讨论宣传革命思想及教育与社会问题,并对重庆的青年运动和团组织工作进行了详细调查。是年2月,他在给团中央负责人施存统的回信中详细地向团中央汇报了重庆团组织的情况和他自己在四川的工作情况②。此后重庆团地委在童庸生的领导下,积极发展团员壮大革命力量,有序开展工运、青运、学运等工作,社会影响亦不断扩大。

  (二)讲学调研,巩固成都团地委工作

  1923年3月,恽代英利用在成都高师和西南公学讲学的机会,组织进步社团、创办进步刊物,在蓉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同王右木一起领导了成都青年团的工作。在蓉期间,他还对四川社会进行调查并在团中央机关刊物《先驱》上发表《讨论中国社会革命及我们目前的任务》《路》等文章以示其对中国革命的主张。随后,面对成都团地委团员因王右木年龄偏大不受王指挥,且王右木又因主持成都教育经费独立运动被当局强令成都高师解聘其在校职务的情况,恽代英在认真调查并综合分析之后,于1923年6月就四川青年团的情况向团中央作了详细书面汇报和请示,并在信中建议团中央“慎于发令”,得到了团中央采纳,使再次改选后的成都团地委在王右木的独立领导下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

  1924年1月,随着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大革命的高潮即将到来。但是此时的四川地区,先有成都、重庆、泸州地方团因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核心作用而与全国革命运动走向高潮形成了强烈反差,后又出现三地团组织内个别人员违反组织纪律事件的情况,受这些不利因素制约和影响,四川地方团组织的力量遭到严重削弱,根本不能适应大革命的新形势、新局面,急需团中央给予支持并督促加以解决。有鉴于此,已于1923年8月离川赴沪工作的恽代英也积极向团中央报告,请求对川团务给予更多具体指导或派员驻川加强领导。1924年9月,萧楚女便受团中央委派驻川整顿四川团组织尤其是重庆团地委,且在较短时间内使重庆团地委迅速成为活动于革命运动中的主导力量并担负起了推动巴蜀大地革命浪潮汇入全国大革命洪流的历史重任。四川早期党团组织创建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先建团后建党,并以团代党工作。1926年2月,在多方努力和充分筹备下,中共重庆地委成立,并代行省级党组织职权统一领导全省分散的党团组织,从此四川革命运动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恽代英在川时间虽不足两年,但其早期在川会同王右木、萧楚女等革命先驱开展的如火如荼的革命活动,不仅促使四川青年进一步觉醒并积极投身于革命实践的历史洪流,更为四川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四川早期党团组织的建设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三、成效与启示

  纵观恽代英在川革命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他原想借助地方势力之便利以改造教育、改造社会,但在其筚路蓝缕在川艰辛传播革命火种却遭遇军阀无端迫害后,使他最后抛弃了利用既成势力进行社会改革的任何幻想,进而深刻认识到必须由人民当家作主才能挽救中国。其躬身实践所折射出来的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尤其值得当代青年人传承发扬。历史烛照现实,榜样引领时代。认真梳理总结恽代英在川的革命工作实践经验,对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亦具有许多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坚持党的领导,为党培养和输送有生力量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坚定青年理想信念,是建党初期党交办给共青团的一项重要任务。恽代英在川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深深影响了一代四川青年人。在重庆联中、川东师范、万县四师等校所作“青年应该怎样做”“中国向何处去”等专题报告中,给广大师生以深刻启示和教育,让他们更加明确了青年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在成都高师、西南公学,不仅作有关阶级斗争问题的演讲,还通过在《先驱》等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指导余泽鸿等创办《青年之友》刊物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直接影响了邹进贤等一批进步青年走上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道路。邹进贤在西南公学听讲后在其日记中这样写到:“今日会恽代英先生于西南公学。余所希望事,君皆承诺。其人格为吾侪模范之处甚大”③。张霁帆、余泽鸿、曾润白、邹进贤等一批革命战士在恽代英的辛勤教育、帮助和影响下迅速成长起来,相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郭沫若后来回忆恽代英这段历史时说:“代英在四川泸县做过师范工作,四川的青年受他的影响的,因此也特别多。……四川那样山坳里,远远跑到广东去考黄埔军校的一些青年,恐怕十有八九是受了代英的鼓舞的吧?”④

  (二)在工作实践中发挥好青年的先锋队作用

  青年充满活力,带动和发展好青年的作用,能够极大地推动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对比曾予以高度评价:“‘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什么叫做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⑤党始终重视发挥青年的作用,希望团组织带领广大青年冲锋陷阵,勇立潮头,并提出:“青年团在青年工人中开展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青年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并作为遵守劳动纪律、节省生产原料动模范者。……青年工人团员应成为参加工会的积极分子。学生中的青年团员,应当成为学习的模范,特别努力学习于建设新社会有益的科学,同时应该积极参加学生会的各种工作,依靠自己优良的学业和模范的主际行动,去取得同学们的信任,使学校中团的组织真正成为团聚优秀学生,而且为一般学生所拥护的组织。”⑥无论是在推动川南师范学校的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还是领导泸县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抑或是在成都与王右木共同参与团组织的领导工作,恽代英始终带领广大青年冲锋陷阵,勇立潮头,最大限度发挥青年的作用。在泸州,青年导师恽代英以身示范启发身边青年理论觉悟,这不仅体现在课堂教育教学上,也展现在组建进步社团里,还表现在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研和革命宣传的实践教学中,让青年在历练中增长见识、成长进步,投身于民主革命的火热实践中。在成都,恽代英不仅自己参与成都团组织的领导工作,还指导追随其赴蓉的泸县青年团员快速融入成都青年团并承担起领导责任,组织学行励进会、蓉社等团体进一步团结凝聚知识青年、播撒革命火种。对此,王右木亦表示“马克思读书会”在恽代英来后“为之一振”“彼本能讲书者,颇能引动一般崇拜名士者之拜倒……彼之赤诚热情,亦可感也”⑦。

  一代人有一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恽代英等革命先驱用碧血丹心培根铸魂,撬动了巴蜀大地与时代同步、与历史同行、与人民共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代四川青年人要更加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勇担新时代历史重任,努力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

  (作者单位: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参考文献

  ①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组织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49年4月改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复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直沿用至今。

  ②《重庆通史(第三卷近代史下)》,重庆出版社2002年版,第728页。

  ③《中共綦江县党史资料汇编》第1辑之《邹进贤烈士传略》,内部编印,1986年版,第82页。

  ④郭沫若:《由人民英雄恽代英想到“人民英雄列传”》,《中国青年》1950年第38期。

  ⑤《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65页。

  ⑥《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87页。

  ⑦《四川革命历史文件汇编(1922-1925)》甲1之《王右木1923年给施存统的两封信》,内部编印,1986年版,第114页。

责任编辑:党史文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