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浩气冲天穹 丹心照千古——记革命烈士张天汉
三台是川北地区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之地,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有一名年仅32岁的革命烈士永久地长眠在三台县塔山镇宝林村7社,他就是张天汉。
张天汉幼读私塾,聪明好学,后在三台柳池乡三圣宫达育初级小学教书;他一手拿着教案教书育人,一手坚持学习,常常利用空闲时间,如饥似渴阅读进步书籍,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走向革命之路。土地革命时期,他组织发动工农暴动,为党的革命事业壮烈牺牲。如今,苍翠浓绿掩映下的烈士墓碑,默默地诉说着80多年前那段悲壮赞歌。
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张天汉(1901一1933),生于清光绪27年(1901),字作良,塔山镇(原联胜乡)宝林村人。1929年春,28岁的张天汉在绵阳小枧沟任教,在这里,他结识了很多盐业工人,学到许多社会知识。暑假,张天汉加入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涪波社”,协助“涪波社”领导人邹风平开展活动。同年冬天,中共三台北路特支成立。张天汉从绵阳回到家乡,在特支领导下,组织柳池乡的盐工和农民开展抗税、抗捐、抗债斗争。为筹集办学经费,以乡教育委员会名义发动农会会员百余人,向区长阮禹三争夺诸行斗市税费承包权,取得胜利。
1930年初,北路特支(1930年2月,改建为北区区委)在柳池袁家庵创办了爱智小学,张天汉任教务主任,一面教书,一面办夜校,宣传革命思想,为北区革命斗争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11月,因原区委工运委员汪觉如被捕叛变,塔子山暴动失败,大批党员被通缉,张天汉化名张作良,被迫转移绵阳小枧沟。
1931年1月,张天汉被人密报,不幸被捕,关押绵阳县监狱。他与绵阳日新小学被捕的党员教师冯希贤、进步教师李传玺、龚士经和打入国民党军队内部的陈志良同关一室。不久,他们商定了越狱计划。张天汉托探监的邻居张寅宗暗中送来一把凿子,他们每晚轮流凿墙。经过几夜苦战,终于将监墙凿穿,乘夜幕逃出监狱。到城门口时,同狱“犯人”陈志良(川军排长,因“军科”案入狱)托熟人与卫兵交涉,卫兵打开城门,他们连夜逃出绵阳。越狱后张天汉在剑阁、江油、青川等地活动,5月回到家乡,立即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经三台中心县委书记鞠怀安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张天汉与王光临、胡继瑗等重建北区区委,任书记。在张天汉领导下,北路党、团、群众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使方圆四五十里的地方成为“赤区”。
被反动派杀害
1932年6月,三台区委积极贯彻执行省委关于发动游击战的指示精神,建立了黄泥井游击队,组建了区委的武装力量。为了给开展游击战创造条件,张天汉发动党员,赤色群众,凑钱在龙树场买了三百发子弹,放在石缸湾。12月上旬,为配合红四方面军入川,区委积极领导开展游击战,决定铲除29军树立的“模范团总”,削弱了军阀在防区内的统治。12月16日,张天汉等人夜袭黄泥井盐务售票所,夺取了税款,作为党组织活动经费。
相关资料记载,1932年底,在省委、省军委派员指导下,三台制订了柳池暴动计划以配合红军入川,决定于1933年春节前夕在三台柳池乡一带发动农民暴动,实行破仓分粮,然后导向游击战争,建立苏维埃政权。1933年1月23日,柳池乡团总强征29军预征3年的粮款,并扣押交不出粮款的群众36人,激起群众强烈不满。张天汉与区委成员发动农民800余人,携带刀、矛、锄、棍赶到柳池街上游行示威。后来县保安队为了报复打击张天汉等人,不久逮捕了张天汉、张开涛(张天汉13岁的儿子)、王光临、胡继瑗等11人。
当张天汉等人被押解途经高堰时,化装成赶场的400余名农民积极分子,手持扁担、锄棍、鸟枪,准备将张天汉等人夺回。张天汉见此情形,考虑到敌强我弱,故再三示意不准动手。数百农民强压怒火,眼睁睁看着张天汉等人被人押走。在狱中,敌人反复审问,用尽各种酷刑,但没有一人背叛组织,弄得敌人无计可施。3月1日,张天汉、王光临、李少华、黄天元4人被判处死刑。在刑场上,张天汉等大义凛然,高呼口号,英勇就义于台县城西牛头山下。
建立张天汉革命烈士墓
“浩气冲天穹,丹心照千古,前人未完事,留给后人补。”张天汉就义前,曾在狱中写下这首遗诗。四句简单的话语却表明了张天汉对革命的真挚之情,以及对革命胜利充满了信心。
“张天汉就义时,时年32岁,他和一群先辈的英勇顽强、不畏牺牲,保护了上下级组织,保护了一大批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为三台留下了革命火种,也是因为他们的壮烈牺牲,极大地激发了正在艰苦奋斗的共产党人的斗志,更多的后继者踏着烈士的血迹,继续前进。”三台县党史研究室相关人员介绍到。
张天汉牺牲后,当时的中共成华区委机关报《快中快》刊文沉痛追悼,省委号召全体党员向张天汉同志学习,党组织把张天汉的遗体运回家乡宝林寺安葬。1982年12月,三台县人民政府追认张天汉为革命烈士。
为了纪念张天汉,三台县塔山镇宝林村7社建有张天汉烈士墓,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2500平方米。墓地坐北朝南,墓冢条石砌成,平面呈长方形,半圆冢顶,长2米,宽1.5米,高1.2米。长方形花岗石墓碑立于三层方形条石碑座上,碑身楷书阴刻“张天汉革命烈士墓”。墓前有4块毛主席语录碑,有左、中、右三处青石阶梯连接墓地广场,广场建有文化墙。
1983年,当地村民自发捐资在柳池镇袁家庵建立张天汉烈士纪念堂,1994年村民再次筹资筹劳,在袁家庵山上原址仿古重建纪念堂,馆内收藏烈士塑像、生平简介、画像、生前用品及宣传烈士英勇事迹的史志书籍等。1999年9月,张天汉烈士墓、张天汉烈士纪念堂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0多年过去了,人们踏寻红色足迹,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张天汉烈士墓、纪念堂,重温不朽的革命精神,感受红色力量。
(三台县委党史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