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邓小平西南三线“煤钢联盟”布局的成就
张洪林 王邱悦 李政
60年代中期,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参与了三线建设的决策规划和指导实施,是三线建设的重要决策规划人和组织实施的重要领导者。特别是1965年11月1日至12月7日,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开展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深入西南三线现场视察34天,行程3000多公里,视察现场42处,决策确定了西南三线建设“煤钢联盟”两点一线“钟摆式”战略布局。即从六盘水向攀枝花运进煤炭,同时在六盘水建立钢铁厂,利用运煤返回空车运回攀枝花铁矿石的“钟摆式”对流,有力促进了西南三线工业建设发展。经过50多年建设,这个“钟摆式”布局发挥了巨大作用,以四川攀枝花为钟轴,以成昆、贵滇铁路为两摆,向成都、重庆、昆明和贵州六盘水辐射。把攀枝花、六盘水资源与重庆、成都、昆明制造基地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西南工业建设新经济战略格局。为西南工业建设,攀枝花、六盘水工业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提高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和经济水平。
邓小平确定“煤钢联盟”两点一线布局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三线建设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邓小平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作为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参与了三线建设的决策规划和指导实施,是三线建设的重要决策规划人和组织实施的重要领导者。
1964年,我国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是在邓小平主持下制定的,计划中心任务由原来的抓“吃穿用”,迅速完成了向三线建设为中心的转移。同年8月,邓小平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三线。9月5日,邓小平主持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计划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四项原则:(一)三线建设要落实。(二)三线的调整要立即行动。(三)基本建设投资,首先保证三线建设的需要。(四)工业生产不论三线还是一线,都要发展。三线建设中心是成昆线。西南建设以攀枝花为中心。①
为了建设好西南大三线,1965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决定成立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以加强对整个大西南三线建设的领导。邓小平提议由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任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程子华、西南书记处书记阎秀峰为副主任,后来又增加了彭德怀为副主任。同年11月,邓小平在视察西南三线建设时,他把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段君毅召到重庆,具体指示要充实兵器工业的一些重要工厂的力量,派华东局经委副主任钱敏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加强了西南三线建设的领导。当年,邓小平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对三线地区基础工业的建设,要用六年的时间,把西南后方的基础打好。
本来,按照1964年7、8月国家计委和西南局的西昌会议规划,攀枝花主要发展钢铁,六盘水主要发展煤炭,之间没有什么互动关系。1965年11月1日至12月7日,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开展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和李富春、薄一波等一行赴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省视察指导三线建设,现场视察34天,行程3000多公里,视察现场42处,除大会讲话外,在现场口头指示14次。邓小平在视察了西南三线企业布局以后,敏锐的关注到六盘水与攀枝花,西南煤炭和钢铁这两个大型联合企业共同发展的重要关系,决策确定了西南三线建设“煤钢联盟”两点一线战略布局。②
11月24日,邓小平一行深入六盘水视察,先乘专车来到六枝的地宗矿坑口视察。但是那里刚刚开始掘进,连个象样的喝水、歇脚的地方都没有。邓小平一行是在一个未建成的澡堂里与现场人员见的面,听取了现场施工负责人的汇报。后来在六盘水听取了煤炭部、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负责人钟子云、范文彩、丁丹等关于六盘水矿区的生产建设情况的汇报后,邓小平非常高兴,他说:“看到西南有煤、有铁,就放心了,不然建好多工厂也没有用处。办好西南的两个大型的联合企业就好了,就有希望了。”这时候,邓小平已经敏锐地关注到了六盘水与攀枝花,西南煤炭与钢铁这两个大型联合企业共同发展的重要关系,萌发了西南三线“煤钢联盟”布局的构想。③
12月1日,邓小平一行到达攀枝花(原渡口)。他不顾旅途劳顿,一定要先上铁矿山。在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攀枝花特区党委书记徐驰等人陪同下登上铁矿山,到达兰尖铁矿的最高峰。徐驰等人就地摊开地形图,向邓小平简要汇报攀枝花钢铁联合企业及煤炭、电力、水泥、铁矿、石灰石矿等厂矿的选址和建设安排,又汇报了江南岸距此15公里的仁和区,正在建的副食品生产基地的情况。邓小平高兴地说:“要说在攀枝花搞钢铁,这里得天独厚啊。这个钢铁厂的选址,我看很好嘛。建工厂少占耕地的问题,讲了多少年?你们带了一个好头。以后,让各部委的领导们都来这里看一看。”
2日,在攀枝花新建的招待所会议室里,邓小平认真听取了徐驰对攀枝花基地模型沙盘的详细讲解,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后,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认为在这里建设后方钢铁基地的条件成熟,当即代表党中央确定了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方案。最后,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作了明确的指示。指出:“攀钢何时投产,六盘水何时供煤,成昆线何时通车,何时供应多少煤和铁路承担多大运量,三家都要制定和执行相互配合的时间表。”在联想到六盘水与攀枝花的重要关系,提出了:“煤钢联盟,中心是煤”发展布局的初始规划。④
7日,邓小平在昆明饭店主持召开西南钢铁工业发展问题的会议。李富春、李井泉、程子华、廖志高、曾希圣、谷牧、吕正操等中央部门和西南地区负责人都出席,会议的主要议程,是规划西南钢铁工业的布局及煤炭、铁路、电力与其配套的关系。余秋里及西南局、各部委负责人做了汇报。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攀枝花特区党委书记徐驰汇报了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党委书记钟子云,向邓小平一行等领导汇报了六盘水建设规模和进度等情况。当时邓小平指出:“六盘水煤矿建设基地很重要,既可满足西南钢铁和动力用煤,又可支援两广(广东、广西),以减少北煤南运。”要求注意贵州六盘水地区的规划和发展。决策确定了西南三线建设“煤钢联盟”两点一线的战略布局。邓小平在规划布局时指出:攀枝花的矿,水城的煤可以实现“钟摆”运输,最为经济合理,两点一线集大成。即从六盘水向攀枝花运进煤炭,同时在六盘水建立钢铁厂,利用运煤返回空车运回攀枝花铁矿石的两点一线“钟摆式”对流合理协作,有力促进了西南三线工业建设发展。为西南工业建设,和攀枝花、六盘水工业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⑤
实施“煤钢联盟”两点一线布局的成就
在邓小平西南三线“煤钢联盟”两点一线“钟摆式”战略布局确立后,西南三线建设在规划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发展中与贵州六盘水煤炭工业基地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整体考虑。加快了西南三线建设向协作、纵深发展,使六盘水、攀枝花西南煤炭与钢铁这两个大型联合企业得到了共同发展。经过50多年建设,这个“钟摆式”布局发挥了巨大作用,为西南工业建设,和攀枝花、六盘水工业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提高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和经济水平。
六盘水建设成就。六盘水,位于贵州省西部,有丰富的煤炭资源。1964年7月,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根据毛主席和党中央提出的加快三线建设重大战略决策,在西南三线建设长远规划(西昌)会议,规划了建设以六盘水为中心的煤炭基地。六盘水煤炭基地包括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1965年1月,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在六枝成立,六盘水煤炭基地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当年,从吉林、山东、湖南等全国各地抽调近10万人的建设队伍到达六盘水地区,同时还调集了50万吨各类建设物资。下半年,在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思想的指导下,首先在六枝矿区开始建设,并按期完成六枝煤矿、地宗分厂、六枝至地宗的轻便铁路、六枝车站至地宗分厂的大铁路和隧道工程。同时,开始水城矿区的建设。1965年12月,根据邓小平“煤钢联盟”两点一线布局,综合利用、全面发展的思想,使六盘水在建设煤矿、铁路的同时,增加建设钢铁、电力两大部类,形成了一个新型工业城市的蓝图。1966年,六盘水煤炭基地建设掀起高潮。开工建设的有月亮田、老屋基、土城等矿区,总规模达到年产880多万吨。水城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等三线工业项目相继投入建设。到1978年底,六盘水煤炭基地初具规模,主要工业建设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当年产煤炭730万吨、洗精煤186万吨、钢铁25万吨、发电量4.2亿度,水泥43万吨;工业总产值3.95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7.9%。基本形成以煤炭工业为主体,包括冶金、电力、建材、机械制造工业在内的综合性战略后方基地,初步建成新型工业城市。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六盘水从1964年仅有一个人口不足1万的水城镇,陆续建成了六枝矿务局、水城矿务局、盘江矿务局、水城钢铁厂、水城发电厂、盘县电厂、水城水泥厂、六盘水煤矿机械厂等大中型企业,形成了煤炭、电力、钢铁、建材四大支柱产业,还形成了攀西——六盘水资源开发区、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2018年,六盘水市工业基地达到年产原煤2160万吨、生铁100万吨、钢60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建设规划汇报。万吨、钢材55万吨、电力装机100万千瓦、水泥120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之一。全市生产总值从1964年的0.87亿元,飞跃到2018年的1525.69亿元,增长了1695倍。使六盘水市建成了现代工业城市。
1996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六盘水市时指出:“六盘水煤炭储量很大,真了不起。”“三线大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表现了可贵的奉献精神”。⑥
攀枝花建设成就。攀枝花(原渡口),位于四川、云南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有丰富的矿产、水能资源,已探明主要矿产有47种,铁矿(主要是钒钛磁铁矿)储量占全国20%;伴生钛资源储量占全国的93%,居世界第一;伴生钒资源储量占全国的63%,居世界第三;石墨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三。
早在1958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主席就批准了建设攀枝花的设想,并指示要组织力量尽早开发。1964年6月6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开展三线建设的问题。要求:“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攀枝花搞不起来,睡不着觉。”同年9月,全国计划工作会议正式提出:用7到8年时间,在地处西南地区的攀枝花,初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包括冶金、机械、化工、燃料等主要工业原料基地。
1965年12月1—2日,邓小平在攀枝花视察,尽管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却对攀枝花的开发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确立了整个攀枝花工业基地的基本布局,直接促进和加快了攀枝花的开发建设。邓小平在深入攀枝花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锤定音,代表中共中央批准了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建设方案。他说:“攀枝花是得天独厚的好地方,在弄弄坪建钢铁厂,是非常理想的。”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工程设计人员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将“弄弄坪”的山坡,爆炸成4个大台阶、23个小台阶的各级台阶平地,辅以先进的多种运输方式和相适应的工艺流程,建成钢铁基地。开创了世界钢铁基地建设史上的先例,工厂用地减少一半,创下吨钢占地面积世界最低的纪录,被外国冶金专家赞誉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因而被誉为“象牙微雕”式的立体大型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钢。2018年攀钢集团产值达到780亿元,同比增加110亿元,增幅16%,创历史新高,成为三线建设工业成功的典范。
1965年12月,根据邓小平“煤钢联盟”两点一线布局,综合利用、全面发展的思想,攀枝花的开发建设随即大规模展开,1966年大批量集结施工队伍,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各地10多万人参加建设,相继兴建503火电厂、河门口火电厂、新庄火电厂,金沙水泥厂、渡口水泥厂、成昆铁路正线建设等项目。在建设中,遵照邓小平“攀枝花地区多建大小桥梁,这样金沙江两岸的交通就活了”的指示,先后在金沙江、雅砻江上兴建渡口大桥、密地大桥、新庄大桥等10多座桥梁,把两江两岸连成一线,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协作交通网。到1978年底,攀钢从出铁、出钢、轧出钢材,生产出优质钢轨,远销省内外;成昆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打开了南北通道;与此相配套的冶金矿山、焦化厂、烧结厂、煤炭、电力、运输等完全建成投产,当年生产总值达到6.69亿元。基本形成以钢铁工业为主体,包括冶金、能源、化工、建材等工业在内的综合性战略后方基地,初步建成新型工业城市。
经过50多年的建设,攀枝花从64年“7户人家1棵树”的不毛之地,先后建成二滩水电站,攀西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区、钒钛产业园区、格里坪民营经济创业园区、新九工矿区、白马工矿区、国家级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形成了工业集群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钢铁、钒钛、能源、化工基地。电力装机450万千瓦,输送川、渝、华东等地区;钢轨产品销往印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科院、清华、川大等科研院校,对钒钛开发进行联合攻关,取得巨大成效。使我国由钒的进口国,一跃成为钒的出口国,正向着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进发。全市生产总值从1964年的0.94亿元,飞跃到2018年的1173.52亿元,增长了1248倍。其中,钒钛产业产值突破375亿元、增长76%。使攀枝花由钢铁之城,转向中国钒钛之都的现代新型工业阳光花城。
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精辟地将攀枝花开发建设概括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物,邓小平理论的成果”。⑦
从“煤钢联盟”两点一线“钟摆式”布局纵深发展,延伸到整个西南,即以四川攀枝花为钟轴,以成昆、贵滇铁路为两摆,向成都、重庆、昆明和贵州六盘水辐射。把攀枝花、六盘水资源与重庆、成都、昆明制造基地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西南三线建设新经济战略格局。
经过50多年的建设,西南这个“钟摆式”布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年的点线分布扩展为生机勃勃的新经济区。成昆铁路沿线辐射范围13.6万平方公里,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的7个地、市和所属50个县、市。铁路支线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企业和科研机构星罗棋布,崛起了西昌、绵阳、雅安、乐山、德阳等新型工业城市,成都、重庆、昆明、贵阳等西南的中心城市,经济和科技能力显著增强。
攀枝花已经发展成中国重要的钢铁、钒钛、能源、化工等工业基地和现代新型工业城市,延伸到四川凉山州、成都市、绵阳市及重庆市、广西北海市等地建厂。正在加快钒钛新城和攀西科技城建设,将打造成为世界级钒钛产业、中国重要稀土制造基地和钒钛之都的阳光花城;六盘水已经发展成中国重要的煤炭、电力、钢铁、建材等工业基地和现代新型工业城市,在建的高新区,正打造成为集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材料产业等先进制造、科技研发为一体的产业新城。有经济学家指出,“煤钢联盟”两点一线,带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和经济水平提高,相当于跨越了5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⑧
如今,“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给攀枝花、六盘水带来了新的联盟发展契机,正联合川滇黔毗邻区域建设攀西—六盘水资源经济开发区,携手昆明、楚雄、丽江等地共建攀昆经济带。将促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大发展,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作者单位:广安区档案馆)
注释:
①《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樊宪雷等著,青岛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②《30年农村改革的四条基本经验》,柏晶伟,中国经济时报。
③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17年10月18日。
④《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12月31日。
⑤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58页。
⑥在山东考察结束时的讲话,习近平,2013年11月28日。
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研究局,2019年第3期。
⑧《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3月9日。
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18年第八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2018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