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改革开放是发展内陆德阳的关键一招

  

  中共德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德阳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策源地之一,是较早走出国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地区之一,是顺应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因国家大工业建设基础而建立的四川第一批地级市,是因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而闻名的城市,是依托新区建设进行大开发大开放的城市之一,是入世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之一,是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进一步提高开放程度的城市之一,是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是“一带一路”重要供应商。40年改革开放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内陆德阳的关键一招。放眼未来,因改革开放崛起的德阳必然因改革开放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40年改革开放实践,德阳走出一条从贫穷到小康、从闭塞到开放的内陆城市崛起之路物不因生,不革不成。

  德阳地处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交接地带,既不沿边,又不靠海,是典型的内陆地区,没有通江达海的地缘和人文优势,也没有经济特区和沿海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但我们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为统领,不断探索不沿边不沿海中西部内陆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路子,趟出一条农业占主导向工业化城市化迈进、闭塞向开放蜕变、贫穷向富裕转变的内陆地区崛起之路。40年弹指一挥间,我们用双手书写了德阳发展的壮丽史诗,创造了让人惊叹的德阳奇迹。大变则大效,40年改革开放,德阳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经济总量从1978年10.2亿增长到2018年预计突破2100亿元,增长约205倍,由全省第6位跃升到第3位,年均增速达10.1%;人均GDP由1978年311元人民币增加到2017年8236美元,跨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983年的不到2亿元增加到2017年102亿元,增长53倍,年均增长10.07%;产业结构从一二三蝶变为二三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17年为31609元,是2000年的4.65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达到15207元;公路里程从建市之初的1981公里到2017年8224.6公里,大件路、成绵高速、成德动车公交化等一大批交通设施建设把德阳人从“双脚丈量”带到“抬腿上车”;全市实现县县有高校,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超过91%,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报销比例超过75%。郡县富则天下富,40年改革开放,德阳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独树一帜、成效明显:从四川省1994年开始评“十强县”以来,24届中,旌阳17次上榜,广汉14次上榜,什邡16次上榜,绵竹市14次上榜;2018年市委八届七次会议提出实施县域经济提质升位行动,明确支持广汉3年、什邡和绵竹5年重返全省十强县,旌阳、罗江、中江升位晋位,再铸县域经济新辉煌在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中紧锣密鼓展开。有容则乃大,40年改革开放,德阳书写了冲出盆地、汇入全球的开放华章:2017年,德阳完成进出口总额104.01亿元,进出口总量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产品遍布世界137个国家和地区,重装产品遍及“一带一路”沿线27个国家。全市外商投资企业135家,居全省第二,其中境外世界500强企业16家。中欧班列德阳现代物流港成为“德阳造”销往海内外的大通道。成德同城、成绵一体实现建成城际半小时经济圈,“凿空”借船出海、通江达海通道。

  40年后的今天,德阳不仅是四川的德阳、中国的德阳,更成为世界的德阳。铸锻钢制造基地世界最大、发电设备产量雄居全球第一、石油钻机出口量全国第一、雪茄烟生产基地亚洲最大,是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联合国清洁技术与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全国职教基地、中国名酒生产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经济总量中西部城市排名36,西南地区排名第6,四川排名第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西部排名第4;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位列四川第2,一个富裕开放的内陆城市在新时代正阔步向前。

  二、40年改革开放实践,德阳形成一批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可复制可推广的内陆城市崛起经验

  革而化之,与时宜之。40年间,国家和省多次把改革试点赋予德阳,德阳不负重托,创造经验得到推广和复制。广汉金鱼创造的包产到组成为四川农村改革的发端,与安徽小岗一样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策源地之一。广汉向阳人民公社改挂出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向阳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全国人大调研后给予充分肯定。德阳建市后把战略重点放在农村的同时,丝毫不放松城市经济改革发展,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率先在四川推行企业承包责任制、厂长负责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利改税和企业自负盈亏、探索企业兼并联合,企业效益得到很大提高,改革首创在四川推广。1992年省委把德阳列为四川省综合改革试点市,2007年确定德阳为四川开展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2007年7月,四川确定德阳实施扩权强县试点,2010年教育部批准德阳为全国唯一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担负的一项项改革试点对四川和全国的改革起了探路的作用、示范的作用和样板的作用。2015年德阳被国家确定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德阳坚持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一号工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形成创新装备制造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等多条成熟经验,推动智能制造集群化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经验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探索大型国企改革扭亏脱困“中国二重模式”经验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10大典型案例;探索专利权质押融资贷款模式通过国务院常务会审议,并在全国推广;德阳发展职业教育经验入选四川改革转型发展10大典型案例。

  因而能革,天道乃得。40年德阳改革开放深刻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在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下,确保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改革开放提供组织保证;必须坚持问题倒逼,通过警示老办法行不通迫使我们进行创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穿到推进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冲破旧思想、旧观念、旧体制、旧制度、旧办法的束缚,破解改革发展难题,提高改革发展能力;必须坚持干部自觉担当,把担当担责压紧压实;必须坚持尊重群众和基层首创精神,把基层群众蕴藏的改革动力和创新智慧充分发挥好。

  三、新时代再出发,打造改革开放高地,展现一个走向全国、面向世界高质量发展的内陆德阳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美于昨,明日复胜于今。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赴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要求四川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打造“四张名片”,其中之一就是“改革开放高地”,这对德阳改革开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德阳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改革开放条件下进行。一要弘扬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虽然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德阳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时代再出发,建设更加美好德阳仍然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探索实践,有许多新的领域需要开拓创新。唯有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激发改革开放的强劲动力。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德阳要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扛起历史责任,弘扬敢为人先精神,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牢牢握住经济全球化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战略机遇,宵衣旰食、傲霜斗雪,推进改革开放,为全省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省全国树立改革精神新标杆。二要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推进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改革,发挥比较优势和潜在优势,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军民融合、供给则结构性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德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三要以全球视野推进开放。要跳出德阳发展德阳,以全球视野的开放倒逼改革,真正把德阳建设成世界的德阳。要着力构建开放通道,着力打造开放平台,着力培育开放主体,着力拓展开放渠道,着力创新开放体制,着力优化开放环境,为内陆腹地变开放前沿打下坚实基础。要深化成德同城、成绵一体等区域合作,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在全国扩大开放中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智慧力量,从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现实的现实利益问题,增进人民福祉。五要书写好绿色发展改革开放新答卷。要抓好绵远河、石亭江、凯江“两江一河”等沱江上游生态修复治理,因地制宜打造绿色城镇带、特色产业带、美丽乡村带和文化旅游带,让绿色发展理念入脑入心,让绿色产业强市富民,让绿色城镇山水相融,让绿色家园美丽乡村人人向往,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发展进步永无穷期,改革开放永不止步。新时代新起点,我们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高度自觉推进社会变革和自我革命,聚集各方智慧和力量,推动德阳的高质量发展,推进德阳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创造德阳人民更美好的生活,创造德阳更美好的明天。

  (执笔人:马联松)

责任编辑:党史文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