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三线建设研讨会综述

来源:    时间:2018.1.24责任编辑:党史文献网频道

江红英  赵黎

  三线建设是从1964年开始的新中国针对当时日趋紧张的国际局势,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在攀枝花三线建设50周年到来之际,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攀枝花市委及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三线建设研讨会”于2015年3月1日至3日在攀枝花召开。来自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全国各地三线建设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三线建设的亲历者、重点三线企业代表12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四川本省成都、绵阳、德阳、自贡、广安、凉山州等地党史研究室同志列席会议学习。本次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37篇。会议期间,有36位领导、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发言。与会者紧密结合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围绕“弘扬三线建设精神,凝聚改革发展合力”主题,对三线建设的历史及经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以期进一步促进全国三线建设研究,传承和弘扬三线建设精神。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三线建设的战略布局与总体评价

  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三线建设的决策实施、战略布局等,认为三线建设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改善了国家经济布局和国防战略布局,在政治、经济、国家安全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三线建设及三线建设精神在其建设时期的历史作用以及对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实现中国梦等战略的实施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顾问张全景在讲话中指出,三线建设是新中国的一项伟大决策和英勇壮举,奠定了中国西部的工业基础,带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初步繁荣,培育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要弘扬三线精神,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突破点,作对外开放的先锋。

  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长钱海皓认为,三线建设为我国筑起了确保国家安全的可靠的国防和战略后方基地,对于优化我国生产力布局和均衡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陈晋把三线建设放在19世纪到21世纪民族复兴的历史跨度中进行考察,认为三线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是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历史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他还分析了毛泽东就三线建设提出的四个思想认识,认为这些认识包含着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入思考,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和现代化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区域空间发展战略赋予西部开发新的涵义,是三线建设战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续写。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吕世光认为,三线建设是党史国史中的辉煌篇章。三线建设积累的许多宝贵经验为改革开放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依据,三线建设创造的伟大精神为改革开放和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当前我们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这一优势,进一步深化对三线建设的研究、宣传,加强对三线建设文史资料的保护。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陈东林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和当年的三线建设有着发展经济、保障国家安全的共同点,并且三线建设为“一带一路”地区提供基础,“一带一路”为三线地区提供机遇。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新旗的论文《“三线建设”与“一带一路”》,将“三线建设”和“一带一路”两个国家战略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的战略划分非常相似、战略背景相似,得出的启示是只有利益共享,文明互鉴,同呼吸共命运,才能相依相存;要“广积粮”,不能“深挖洞”;要发扬“三线建设”的集体主义战斗精神,摒弃集体经济的思维方式;发扬“三线建设”的紧迫性,避免“三线建设”的仓猝性。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董志凯总结了三线建设中从沿海搬到内地的企业搬迁特点,得出三线建设中的企业搬迁的经验和教训,对新常态下调整战略布局具有借鉴意义。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郑有贵的《借鉴三线建设战略构想与实施经验构建中华民族携手共圆中国梦机制》一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借鉴三线建设战略构想和实施中的全国一盘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成功经验,发挥政府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构建帮带协作机制,传承和弘扬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线精神,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构建形成整个中华民族携手共圆中国梦的良好机制。中国社科院武力、王蕾认为在社会上流行着一股否定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就为主要内容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情况下,正确评价“三线建设”意义重大。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江红英《从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看中央与地方党委政府的互动》,认为两者的互动关系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虽有所调整,但中央始终是战略统筹者和决策者,地方政府始终是决策执行者。这种定位准确富有成效的互动关系成为西部开发的一条成功经验。

  二、关于三线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与会学者进一步探讨了三线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为三线建设大大改善了西部地区产业布局和生产力布局,使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上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提高了西部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会专家学者以攀枝花三线建设50周年为契机,对以攀枝花为代表的四川省各三线建设重点市州及全省三线建设总体情况进行了探讨。全国15个三线建设相关省、市党史部门提供了各地三线建设及对当地经济社会影响的相关论文,参会的党史系统领导和专家做分别作了简洁发言,介绍并交流相关情况。

  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在致辞中指出攀枝花50年的开发建设,为国家大三线建设树立了成功典范,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借鉴,为同心携手共筑伟大中国梦作出了先行探索,以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

  中共攀枝花市委原书记秦万祥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和数据分析了为什么攀枝花的开发建设是我国大三线建设的成功典范,指出攀枝花工业基地的开发建设,有力地推动了边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川其他三线建设重点市州也对当地三线建设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的《浅议三线建设与成都发展》指出,三线建设在成都的全力推进,从根本上调整了成都工业和城市的性质及区域的合理布局,完成了各(区)市、县工业化与城镇现代化发展要素的奠基,优化了全市发展的综合环境,更为成都各区域主要城镇和城镇体系的成长以及这些城镇在更大范围内的持续发展建构了崭新的发展之基。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的《绵阳三线建设情况介绍》一文通过对三线建设在绵阳的布点建设、绵阳三线企业的调整改造、绵阳三线建设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科技城的建设的情况介绍,得出了国家在绵阳境内进行的大规模、高强度的三线建设为我国的国防、工业、科技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结论。凉山州委党史研究室的《三线建设与中国航天城西昌的崛起》,通过分析三线建设与中国航天城西昌的崛起的内在关联,指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西昌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之后随着三线建设的调整改造和改革开放及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推进,西昌逐步完成了从农业渔村小县到小城市再到现代化中等工业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腾飞跨越。

  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承先在总揽和提炼四川全省三线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对全省三线建设及其影响进行了总结,认为三线建设在四川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重要影响有五个方面: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使四川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质的改观,使四川崛起了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和新兴企业群体,使四川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为四川开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路进行了探索、为西部大开发积累了经验。

  全国15个三线建设相关省、市党史部门及专家学者认为三线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并为西部大开发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借鉴,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全国大三线城市是三线建设最大受益者。

  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赵立伟的《三线建设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影响》,认为河南的三线建设为全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河南在这一时期及改革开放后的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也对河南的工业结构、城市格局和交通格局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魏守良、张娟娟的《青海三线建设研究报告》,介绍和分析了青海三线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三线建设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贡献和影响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的《三线建设和湖北现代工业基地的形成》,认为三线建设的部署推动了湖北现代工业布局大调整,“五大会战”促进了湖北现代工业支柱产业大发展,“五大铁路干线”建设使湖北基础设施大改善。三线建设使湖北初步建立了国民经济的主要优势产业,形成了以钢铁、汽车、电力、化工等为主体的现代工业基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李艺的《广西三线建设历程及其影响》,介绍了广西的援越抗美斗争与三线建设情况,还总结了广西围绕“战备项目建设”,以农业、国防工业、交通基础设施、基础工业等为主要内容的三线建设的成就,指出广西三线建设的意义和作用除了普遍意义上的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工业布局、加快工业化进程外,有别于其他省区的是,直接支持了援越抗美斗争和保卫边疆的需要。

  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余朝林的《国家三线建设与贵州工业的崛起》,通过介绍贵州三线建设的兴起,说明其为贵州工业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更为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另一篇论文《六盘水市在三线建设中诞生》讲述了六盘水开发建设的过程及六盘水市的诞生与三线建设的关系,认为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六盘水市。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覃爱华、谭玲的论文《三线建设在贵州的曲折发展和巨大成就》,论述了三线建设在贵州的开展、三线建设在动乱中的曲折发展,分析了贵州三线建设的巨大成就及其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杨元忠、李荣珍的《甘肃三线建设及启示》,通过对甘肃三线建设概况、特点和成就的分析,指出甘肃三线建设在促进甘肃乃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家国防总战略以及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启示,特别是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借鉴,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借鉴,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借鉴。

  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田姝的《三线建设在重庆地区的历史研究》一文,剖析了重庆成为三线建设重点地区的原因,划分了三线建设在重庆的几个重要阶段,分析了三线建设得以迅速推进的原因保证,从而演绎出对三线建设的历史认识:即三线建设壮大了老工业基地实力,促进了重庆综合性工业体系的形成,改善了交通状况,奠定了重庆城市现代立体交通网络的基础,带动了沿线经济、使重庆初步形成职能各异的现代城镇体系。

  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田晓晴的《三线建设与山西经济建设》一文,认为60年代相继在山西管涔山区、吕梁山区、中条山区、太行山区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初步建立起一批以能源交通为基础、国防科技为重点、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相配套、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战略后方基地,为山西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山西经济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通过三线建设给山西经济建设带来的负面效应分析,也提出了合理调整生产布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等现实启示。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夏远生的《毛泽东指导湖南三线工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从七个方面回顾了毛泽东对湖南三线工业建设悉心指导,认为在毛泽东指导下湖南三线建设十年建设功效显著,同时积累的经验教训弥足珍贵。

  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的《陕西的三线建设》,从地理环境、工业基础、交通条件、人力矿产资源等方面,详细分析了陕西是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的原因,介绍了陕西三线建设的规划布局和建设过程,特别介绍了陕西配套实施的小三线建设,认为三线建设的全面实施优化了陕西经济布局,奠定了陕西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

  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的论文《20世纪60年代辽宁省支援三线建设概述》,用大量数据说话,展示了辽宁省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和作用,为三线建设输出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为西南、西北地区和全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次研讨会对小三线建设也进行了研讨。小三线建设是在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依靠地方自筹资金,以战备为中心、以地方军工和工业交通设施为主的涉及到全国性各地的经济建设战略。各地小三线建设虽然建设规模远不及大三线,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大三线建设提供了巨大帮助,也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谢荫明、张惠舰的《北京市小三线建设初探》,分析了北京小三线建设提出的背景,介绍了北京市国防工业、小三线建设及调整情况,并对北京市的小三线建设的成效进行了科学客观的评价。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杨汉卿、梁向阳论文《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东的小三线建设》则介绍了广东小三线建设的决策背景、实施过程及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不利影响。

  上海省委党史研究室黄金平的《上海小三线建设的历史回顾》展示了当年上海小三线建设的概况。对这个全国各省市小三线建设中门类最全、人员最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论文从国防安全和经济形势的需要两方面分析了上海小三线建设的背景,分四个时期介绍了上海小三线建设的过程,并从战备布局、经济布局和兵器工业布局三方面对上海小三线建设成就和影响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三、关于三线建设精神与文化遗产保护

  三线精神是三线建设时期建设者们用激情熔铸出的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伟大精神。与会专家学者们结合新常态对三线精神进行了不同的阐释,高度评价了三线精神在各个建设时期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和巨大力量,倡导大家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认为,三线建设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助推器,谱写了新中国工业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要大力弘扬三线精神,保护三线文化遗产。中央档案馆利用部副主任孔繁玲认为,总结和弘扬三线建设的实践历程与可贵精神,发掘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和充满了正能量的精神财富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原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王春才认为,攀枝花是毛主席最关心的地方,是中国三线建设崛起的龙头,是三线建设巨大成就的缩影,是广大三线建设者的骄傲,是三线精神的结晶。后来者要学习攀枝花,宣传攀枝花,展现三线历史,发掘三线文物,继续弘扬三线精神。而他眼中的三线精神就是“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无私奉献。”

  攀枝花市长张剡认为,三线精神在攀枝花表现为数十万建设大军所孕育和凝成的攀枝花精神,就是“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科学求实” 。三线建设精神是攀枝花崛起之灵魂,支撑着攀枝花加快建设中国钒钛之都、四川南向开放门户、中国阳光花城的伟大事业。原攀钢(集团)公司董事长赵忠玉回顾了攀钢的历史发展,认为攀钢的建设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非常宝贵的,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继续坚持和发扬。

  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余剑雄、张瑾的《传承三线精神,着力推进新常态下宁夏新发展》,通过对宁夏“三线”建设的历史进程、“三线”建设的历史成就的回顾,提出要以“三线精神”为动力,实现新常态下宁夏新发展。

  四川省国防科工办钱喜笑的论文《三线精神赋予四川军工文化的新内涵》,认为三线精神赋予四川军工文化的理论根基,三线精神赋予了四川军工文化的品格定位,三线精神赋予了四川军工文化的发展动力,三线精神还赋予了四川军工文化的功能定位。

  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陈文书在《拍摄电影〈彭德怀在三线〉亲历记》一文中,回顾是彭德怀同志在三线的感人事迹和精神鼓舞并促成了该片的拍摄。中央电视台文献专题片《大三线》导演刘洪浩提出,要为三线英雄留名,为三线历史存证。

  三线建设和三线企业创业、发展过程中,为当代人留下了具有历史、文化、技术、建筑等社会价值的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正在面临灭失和损毁,如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成为既紧迫又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旅游与休闲研究室主任戴学锋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对攀枝花未来转型进行了思考,认为攀枝花未来的转型一定要传承三线文化精神,要利用三线建设保留下来的大量工业遗产搞好工业遗产旅游,使之成为攀枝花城市发展转型的切入点之一。

  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宁志一的《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与攀枝花》,认为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攀枝花大力支持,促进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综合开发,解决了二滩水电工程等攀枝花开发建设中的难题,擘划了攀枝花开发建设新蓝图。

  攀枝花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张鸿春、专家刘胜利在《攀枝花开发建设史是中国三线建设史的缩影》中介绍了攀枝花分三步走以加强对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第一步建设“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第二部申报“中国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城”,第三步协调三线建设所涉及的13个省区联合捆绑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随着3月3日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在攀枝花建成与开馆,实现了第一步。

  研讨会代表和专家学者就“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攀枝花共识》: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正能量探索;三线建设创造了不朽的工业传奇;三线建设铸就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三线建设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实施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深化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专题研究;搭建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平台;开展三线建设文化遗产“捆绑式”申遗工作。

  四、关于三线建设研究的意义与今后的研究计划

  部分与会专家学者对当地三线研究状况及其意义进行了探讨交流,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三线建设研究的计划或意见、建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副巡视员、研究员宋毅军认为,对三线建设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一定要精益求精,特别是关键的地方。上海大学历史系副主任、教授徐有威介绍了上海大学三线建设历史研究情况,并指出研究历史是为了展示未来,上海大学愿意全方位为攀枝花提供服务。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马小彬在提交会议的《关于加强四川三线建设研究的思考》一文中,通过对四川三线建设概况及独特地位、四川三线建设研究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四川三线建设研究的思考与建议。德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江红颖的《德阳市三线建设研究概况》,对德阳三线建设概况、德阳三线建设研究成果以及德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三线建设研究工作开展情况都做了较为详实的介绍。

  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的《四川三线建设概况及研究综述》从四川三线建设概况、四川三线建设研究队伍和研究状况、四川三线建设研究的主要领域及主要观点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四川三线建设概况及研究状况,希望引起全川专家学者及三线建设亲历者更加重视三线建设研究,推动四川三线建设的研究和宣传更上新台阶。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承先在讲话中指出,研究和总结三线建设历史,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有利于弘扬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勇于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来龙去脉。他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下一步研究计划:一是要从加强学术研讨交流;二是编撰出版《三线建设在四川资料丛书》;三是抓紧口述资料收集整理;四是全面开展三线建设旧址遗址普查工作;五是宣传弘扬三线精神、做好资政育人工作;六是适时启动《四川三线建设史》编写工作。

  总之,本次研讨会云集了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从深度上说,是对以往三线建设研究成果的深化;从广度上讲,对全国各地的三线建设和三线建设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勿庸置疑,本次研讨会对三线建设研究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党史文献网频道